近年來,體育產業高速發展,人們觀看體育賽事的需求不斷增長,對觀賽體驗、觀賽品質的追求越發熱烈,體育賽事版權價格也水漲船高,一些直播平臺都花大價錢購買版權,正當他們深耕用戶體驗,順應市場謀求體育產業更好發展時,隨即而來的,卻是盜播的泛濫。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導致盜播屢禁不止,維權成本很高,相關判決處罰卻很低。
2018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在新媒體時代,通過法律體系的完善,盡快厘清體育直播的法律性質和權利邊界,統一司法尺度和裁判標準,加大懲罰力度,以有效促進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順利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一宏偉目標。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張近東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體育版權需要法律“護航”
2025年的中國,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消費需求愈加旺盛,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這是2014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勾畫出的未來中國體育的繁榮場景。
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體育賽事版權已成為繼文學、音樂和影視作品之后當下版權保護的熱點和焦點。
以足球賽事為例,賽事版權費向來都是維系聯賽運營的重要收入,版權收入的大部分都會分給俱樂部或用于當地足球管理部門的開支,中超同樣如此。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中超各俱樂部的平均分紅額度達到7400萬元,而2015年,中超俱樂部的平均分紅僅為1400萬元。巨大的增長空間,正是因為這幾年中超的版權收入大幅增加,增強了中超聯賽的活力和魅力,這是一個繁榮足球市場的良性循環。
不過,目前我國體育賽事直播權利保護方面卻存在不足,導致盜播猖獗,極大損害了購買正版賽事直播權利的平臺和用戶合法權益,限制了體育賽事的產業增收潛力。
以中超賽事為例,根據冠勇科技發布的《2017賽季中超聯賽監測報告》,2017賽季中超聯賽被侵權場次為240場,侵權比例為100%,共發現直播侵權平臺57個,直播侵權鏈接數1248條,點播侵權平臺38個,點播侵權鏈接數76416條,如此猖獗的侵權行為直接導致了在國外體育賽事直播權利價值突飛猛進的同時,國內體育賽事直播權利價值的卻在持續縮水甚至跳水。
全國人大代表張近東認為,如果盜播橫行,不僅侵害版權購買者的利益,打擊他們的信心,更將嚴重阻礙體育產業的向前發展。而維護體育版權、打擊盜播,可以激勵更多優質直播平臺投入更多資源公平競爭,讓用戶有更好收看體驗,以繁榮體育文化發展。
他建議,對于侵權行為,一方面要允許權利人在起訴時,將侵權人停止可能的后續侵權行為作為訴訟并在司法判決中予以支持,從而有效認定侵權人的主觀惡意;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于侵權人的懲罰力度,要以幾倍于正常購買價格的懲罰性力度讓侵權者望而卻步。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張近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連續三年聚焦體育發展
隨著中國不斷推進體育事業變革,人民群眾對體育事業的關注度日益增多。這已經不是張近東在全國兩會期間首次就體育問題建言獻策了。2016年,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張近東提出《加強教育資源與足球人才的有效結合,提速足球青訓體系建設》的提案,建議加強青訓體系的建設,完善校園足球比賽,全面實現青訓人才和教育系統資源的有效結合。
2017年兩會,張近東再次建言,中超應逐步擴容,保障球員生涯發展,俱樂部和賽事的增加,也可以為足球能力不達標和退役的球員,提供繼續從事足球及足球相關產業工作的崗位,繁榮全民足球運動。
張近東建議,中超應逐步擴容至18~20支球隊,中甲擴容至20~22支球隊,中乙擴容至40支球隊,并建議完善中丙、大學生聯賽等業余賽事,建立足球競技、足球運動和足球愛好人口的金字塔型體系。自上而下引導、自下而上支撐,等比例壯大足球人群。讓足球成為更多人的愛好,讓足球運動成為更多人的職業和事業,保障青少年球員有更多的成長路徑。
體育產業足球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外界更多層面的關注,只有更多好的建議的提出,大家群策群力,“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一宏偉目標才能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