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是企業的發展之本。鄭州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在此次創新活動中表現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亟須解決?2018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鄭州調查隊公布了近期對鄭州市83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
【亮點 】
74家企業利潤
同比增長近九成
被調查的鄭州市83家企業是如何篩選出來的?
國家統計局鄭州調查隊有關人士稱,本次調查范圍為國家確定的規模以下工業抽樣調查目錄中正常上報的企業74家,樣本中非目錄企業9家,調查樣本數共計83家。
調查的標準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調查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即與2015年相比,83家企業在2016年的創新情況。
創新包括很多方面,本次調查是從哪個角度切入呢?“產品服務、工藝流程、組織管理和營銷模式等,對任意一項進行了創新的,都可以。”該人士稱。
創新給企業帶來了什么變化?
調查結果顯示,在有創新活動的18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選擇增加了利潤、增加了產品或服務的品種、提高了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最多,均為6家,占比均為33.3%;選擇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均為5家,占比均為27.8%;選擇擴大了市場份額的為4家,占比為22.2%;選擇減少了環境污染的為3家,占比為16.7%。
調查還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鄭州市74家正常生產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843.0萬元,比上年同期的35675.1萬元增加3167.9萬元,同比增長8.9%;利潤總額實現1363.2萬元,比上年同期的718.4萬元增加644.8萬元,同比增長89.8%。
【亮點 】
超八成企業表示
訂單平穩或有所增加
企業利潤增加,那么訂單有沒有增多?
據對鄭州市2016年正常生產的74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調查顯示,當年四季度企業產品訂貨量高于正常水平、處于正常水平和低于正常水平的分別為1.4%、83.8%、14.9%;企業設備利用率高于正常水平、處于正常水平和低于正常水平的分別為1.4%、85.1%、13.5%。
總體來看,2016年四季度產品訂單和設備利用率處于正常及以上的企業均達到85%左右,說明2016年四季度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較為平穩。
訂單多了,員工工資有沒有提高?
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鄭州市74家正常生產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應付職工薪酬累計為4416.6萬元,比上年同期的4158.3萬元,增加258.3萬元,同比增長6.2%;從業人員為1932人,比上年同期的1842人增加90人,同比增長4.9%。
據對鄭州市2016年四季度正常生產的74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調查顯示,選擇本季度企業綜合經營狀況良好和一般的分別占18.9%和71.6%,只有9.5%的選擇不佳。說明2016年鄭州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綜合生產經營狀況較為平穩,大部分為正常和良好。
【亮點 】
有創新活動的18家
均為制造業企業
創新的方法有很多,鄭州市的企業,比較偏好哪一種?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83家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為18家,占比為21.7%。其中,有技術創新企業為12家,占調查企業的14.5%,占有創新活動企業的66.7%。
什么樣的企業對創新比較看重?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83家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為18家,且全部為制造業企業。其中,食品制造業2家,紡織業1家,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1家,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家,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2家,醫藥制造業1家,化學纖維制造業1家,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家,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家,通用設備制造業1家,專用設備制造業1家,汽車制造業1家,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1家,其他制造業1家。
在有創新活動的18家企業中,實現技術創新的企業數為12家。
只開展了產品或服務創新的企業為7家,占比為38.9%;只開展了工藝創新和只開展了組織創新的企業均為3家,占比均為16.7%;只開展了營銷創新的企業為2家,占比為11.1%;開展了兩項以上創新的企業為3家,占比為16.7%。其中,既開展了產品或服務創新又開展了營銷創新的為1家,既開展了組織創新又開展了營銷創新的為1家,產品、組織、營銷三項都開展了創新的為1家。
【亮點 】
17家企業為獨立創新
企業搞創新時,喜歡獨立操作還是找個伴兒協同作戰?
調查顯示,在有創新活動的18家企業中,獨立創新企業為17家,有創新合作伙伴的企業僅有1家,為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其合作伙伴為客戶或供應商。
創新的資金來源如何?
調查顯示,在實現技術創新的12家企業中,創新資金的來源有三個方面: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其中資金來源選擇自有資金的企業最多,有11家,選擇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的企業均為1家。
企業創新的技術從哪兒來?
調查顯示,在實現技術創新的12家企業中,利用的技術來源為獨立研發的有9家企業,購買技術的有2家企業,合作開發的僅有1家企業,占比分別為75.0%、16.7%和8.3%,說明鄭州市實現技術創新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技術來源主要是靠獨立研發,小部分為購買技術和合作開發,沒有委托開發的。
【瓶頸】
人才和技術短缺
調查中,在被問到“貴企業在創新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有哪些”時,實現了技術創新的12家企業中,選擇人才短缺和適用技術短缺這兩項的最多,說明人員素質有限和技術能力較低是嚴重影響鄭州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創新發展的兩塊短板。
企業創新能享受稅費減免嗎?
調查結果顯示,在18家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享受了創新相關政策的企業數為9家,占比達到一半。在享受創新相關政策企業中,享受了稅費減免政策的最多,有4家企業,占比為44.4%;享受了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的有3家,占比為33.3%;享受了平臺支撐政策的企業有2家,占比為22.2%;享受政府采購政策的有1家,占比為11.1%。沒有企業享受金融服務和人才保障政策。
那么,是什么影響了創新政策的落實呢?
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展創新活動的18家企業中,對影響創新政策落實的原因選擇最多的選項為“不滿足享受政策的條件”,占比為38.9%;其次為不知道有相關政策,占比為33.3%;政策辦理手續繁瑣,占比為22.2%;選擇政策吸引力不足及執行力度不夠這兩項的占比均為16.7%。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