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為了讓數學教師們更好地理解新課標,提升對圖形的認識和測量類知識的教學水平,發展學生的量感,4月28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第二實驗小學組織數學教師參加吳正憲團隊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主題研修活動。
本次培訓從觀摩吳正憲老師的《體積》錄播課開始。
吳正憲在環節的處理上從思維的深刻性入手,在學生的觀察環節周和面初步感知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拋出“面是面,周是周,他們兩個一點關系都沒有嗎”的問題,慢慢揭示周與面的本質特征,教學環節注重實踐體驗,感悟度量本質,發展學生量感。
隨后來自北京小學長陽分校的呂典老師進行了《認識周長》的說課,引導學生先用手摸一摸長方形的一周和面,接著學生展示出自己設計的各種各樣的圖形并指一指它的一周。
“量什么?”“怎么量?”“結果是多少?”三個問題的設計巧妙,引發學生思考。
最后,在吳正憲和專家的引領下,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其中“結構化”“一致性”“整體性”這三個關鍵詞讓老師們印象深刻。
通過此次培訓,老師們對圖形的認識和測量的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為培養學生的量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