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漯河市臨潁縣城關街道初級中學的校長,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師者的職責與擔當。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凌晨1點開始的特別任務()
3月24日凌晨1點,正在家中的王凱霞得到緊急通知:要她立即趕往學校,組織全校師生有序疏散。
心中隱隱有預感的王凱霞,立刻從家中驅車趕到學校,開始了一場長達24個小時的緊張經歷:
凌晨1點多,王凱霞趕到學校,第一時間通過電話通知學校領導班子上級要求,并迅速分工明確。
1點到6點半,王凱霞首先與所有班主任取得聯系,再次傳達了疏散學生的要求,有的班主任在電話、微信上回復消息展開行動,也有班主任來到學校后當面再次得到通知。
與此同時,王凱霞還擬寫了許多份通知公告,通過短信、美篇等形式傳達給學生家長,確認每一位走讀制學生都由班主任送到家中、每一位住宿制學生都安全交到家長手中……
凌晨2點暫告一段落的特別任務()
望著學生離校后變得寂靜的學校,王凱霞心里平添了幾分落寞。
“疫情來得太突然了,完全措手不及。”她回憶說,“那會兒就是想做點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自己除了傳達通知之外,還能再做什么。”
但很快,她的這份不安消失無蹤。
“征集運送醫護人員的志愿者。”一則通知發在了校長群里。
看到信息后,王凱霞第一時間搶到了志愿者的名額。
就這樣,從凌晨6點半,兜兜轉轉到了次日凌晨的2點,王凱霞充當了一名專職司機的角色,為抗疫做自己的貢獻。
“醫護人員比我更辛苦,和他們相比,我做的事情實在是微不足道。”王凱霞說。
使命感、神圣感和莫大的感動()
回首難忘的24小時,王凱霞心中最大的感受反而是感動。
“我看到,我們的教師穿上了志愿者服裝、白色的防護服,到疫情的第一線去協助核酸檢測、派送物資;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們,到村里去一個一個地錄入信息,再三核實。”
王凱霞說,還有醫護人員,幾乎是晝夜不停地工作,村莊、社區基層工作人員,也一樣是24小時無休地守護健康。”
這些王凱霞也參與了、經歷了難忘時光,在她眼中是所有人眾志成城的昂揚景象。
為此,王凱霞自己拿出1000元,并號召學校領導班子捐款捐物,將2700元現金、飲料方便面等抗疫物資,送到了城關街道三里頭村。
面對三里頭村黨支部書記李曉娜的感謝,王凱霞說:“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學校再次向所有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面對疫情,讓我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