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黨組織作用帶領群眾實現美好愿景,今年以來,許昌市建安區全面實施“3310”黨建活動,即創建“三零(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平安村和社區、開展“三捐(捐資、捐物、捐工)”文明共建活動、基層黨組織每年為群眾辦理10件民生實事。
創建“三零”社區,建設平安家園
4月6日,記者走進許昌市建安區第一個城市社區——新元街道辦事處鏡湖社區,深入采訪該社區如何創建“三零”平安社區。
鏡湖社區建成于2010年,班子成員9人,物業人員80人,社區黨員424名,管理34棟樓1920戶7220人,其中常住居民5000人、流動居民2000多人,人口復雜,人員流動性大。管好一個鏡湖社區,相當于管好中國西部的一個小型鄉鎮。
春節過后,鏡湖社區突出創建“三零”平安社區目標,積極探索“四路三零”工作法,推動“3310”黨建活動走深走實。
鏡湖社區把34棟樓按照人口和布局劃分為10個治安管理網格,由社區專職干部擔任網格長,網格長兼任宣傳員、信息員、矛盾調解員,網格長下設樓棟長,設立社區黨員、居民代表、志愿服務、管理網格、物業治理5級精準化管理微信群,實行靶向精準管理和服務。該社區還在各樓棟設立“向黨說”信箱,每周二召開例會,每月采取“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集中研究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
在調解居民矛盾糾紛中,鏡湖社區堅持心理咨詢走在前,依托社區里的陳旭心理咨詢室,組織心理咨詢師做好居民心理輔導工作,疏導情緒,化解矛盾。
為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鏡湖社區注重發揮“五老”人員的作用,成立了由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周銀定牽頭的“銀定調解室”,吸納社區老教師、老退役軍人、老干部、老黨員等“五老”人員參加矛盾調解工作,勸導居民和諧相處。
為依法處理居民糾紛,鏡湖社區于2017年簽約君志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毛麗,幫助解決社區居民的涉法、涉訴案件,對特殊居民開展法律援助,把法律服務送進社區,從源頭上保證了矛盾不出社區、問題不上交。
能否處理好居民物業問題是確保城市社區能否和諧平安的一個重要因素。鏡湖社區采取“黨支部+物業”模式,積極探索“三零”工作法,對各網格排查出來的物業問題,堅持零時差對接物業、零時差反饋問題、零時差處理問題,打造出了和諧社區。
自2017年以來,鏡湖社區排查化解矛盾36起,清除違章建筑62處,處理安全隱患46起。其中,今年一季度,實現了“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目標。該社區先后獲得“全國五星級社區”“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全國充分就業示范社區”“河南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河南省志愿者服務社區”“河南省掃黃打非示范站點”“許昌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20多項榮譽。
目前,許昌市建安區238個村(社區)、4069個企事業單位全部達到了“三零”平安創建標準。
開展“三捐”文明共建,建設美麗家園
整治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美麗家園,是黨的奮斗目標之一。自今年1月1日起,許昌市建安區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共建共享”原則,積極發動黨員干部群眾開展“三捐”文明共建,在“3310”黨建活動中全面推進民主管理、民主理財、民主監督。
河街鄉柿張村是許昌市建安區最早發動群眾開展“三捐”的村。2015年,該村村民在整治村莊環境中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那時不叫“三捐”,群眾稱之“半工半籌”。
為確保“三捐”活動順利開展,柿張村積極探索實施“1152”模式,即建立一個“3310”黨建活動清單,開展“捐贈一元公益行動”,采用村組干部捐款、在外成功人士捐款、鄉賢捐款、村民代表捐款、熱心村民捐款5種捐款方式,堅持捐款過程公開、結果公開,為高質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提供財力、人力、物力支持。今年一季度,該村捐款10多萬元,捐工400多人次,集中整治人居環境3次,改造荒院4處,補栽果樹1000多棵,安裝太陽能路燈20多盞,清理小廣告100多處。
為規范“三捐”工作,許昌市建安區要求各村采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發動群眾開展“三捐”,所捐物資用于修繕與維護村莊道路、路燈等公共設施,整治荒坑、荒院、荒片、荒溝,實施“一宅變四園”“果樹進村”等惠民工程,評選“五美家庭”“文明星級戶”等文明創建活動。桂村鄉“三捐”資金達260多萬元,捐工11000多人次,整治荒坑103處、荒院647處,栽植綠化樹120000多棵。陳曹鄉“三捐”資金達170多萬元,捐工3000多人次,整治“四荒”158處。靈井鎮霍莊村長隆化纖公司出資100多萬元,修建了村內道路和微景觀。榆林鄉柏莊村商人劉博偉捐資186萬元,改善了村衛生室,正在整治村內環境。
目前,許昌市建安區捐工近45700人次,捐助勞動工具、垃圾桶等物品1780件,辦成了一批惠民實事。
辦好10件民生實事,建設幸福家園
“要辦好民生實事,真正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平。”許昌市建安區區委書記馬浩多次在會議上提出要求。
為推動基層黨組織辦好民生實事,許昌市建安區要求各村(社區)黨支部每年向群眾公開承諾和辦理10件民生實事,納入臺賬管理,進行目標考核,定期觀摩督查,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發展紅利、感受到幸福。
“我們通過‘六圍繞、一臺賬、一明確’辦好10件民生實事。”許昌市建安區政協駐河街鄉柏樹李社區第一書記諳會民說。
今年2月,柏樹李社區圍繞基層黨建、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惠民政策等6個方面,建立了一套10件民生實事工作臺賬,明確了各項民生實事完成時限,向群眾公開作出承諾。記者在該社區10件民生實事辦理工作臺賬上看到:一是挨家挨戶排查水沖式廁所,確保使用率達100%,完成時間3月。二是聯系專業人士排查天然氣管道,安裝太陽能路燈,完成時間5月。三是維修更換健身器材8處,完成時間5月。四是擴建東潤超市,增加群眾工作崗位80個,完成時間8月……每件民生實事具體清晰,服務精準。
在辦理10件民生實事中,目前,柏樹李社區整治人居環境4次,出動大型機械50臺次,捐工600人次,綠化美化荒院1000平方米,補栽果樹380棵,清除垃圾40多噸,修建小花壇4處,舉辦科技培訓3次,提供防疫咨詢330次。
在許昌市建安區,像柏樹李社區一樣為民辦實事的基層組織舉不勝舉。新元街道辦事處鏡湖社區舉辦居民就業培訓2期,幫助300多人實現就業;陳曹鄉袁莊村更換路燈20盞;將官池鎮王店村安裝了兒童游樂設施……達到了群眾滿意。
目前,許昌市建安區在全區確定民生實事3832件,完成615件。
一項項新舉措的實施,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辦理,讓許昌市建安區煥發出勃勃生機。今年元至2月份,該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7%,增速居許昌市第二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居許昌市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