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楊桂芳
2021年11月,哈?出行智能調度系統宣布上線四周年,實現了調度場景的算法規模性覆蓋。據了解,目前哈?應用智能調度系統的城市數量已超300個,其中哈?助力車全國智調占比突破70%。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哈?推出的“0530”城市保障行動(運維人員5分鐘響應,30分鐘到場處理)的“加持”下,智調+人工雙線并行,讓城市共享單車運維更及時、更高效。據哈?大腦統計,年初至今,全國范圍內城市單車堆積現象平均減少了12%。
【智能調度覆蓋更多場景,堆積現象平均減少12%】
智能調度系統,是哈?出行自主研發的、致力于解決城市共享單車供需匹配的智能系統。系統能夠基于城市騎行熱力、站點標簽、歷史騎行數據、天氣等因素,通過算法和人工智能實時計算車輛供需缺口,并向運維人員派發調度任務,從而減少城市點位車輛堆積,滿足用戶騎行需求。
“相比去年,我們智能調度技術深度升級,除了根據點位的歷史騎行數據進行供需預測,還加入了神經網絡算法,能夠統計車輛自然流動等的動態信息,這讓預測更加精準。”哈?出行兩輪中臺負責人馮永捷表示,“同時,智能調度增加了業務的多場景覆蓋,除了考慮騎行增益類需求,還增加了校園類、城市監管類等。在調度策略上,我們希望能夠從‘點狀最優’做到‘全局最優’。”
(哈?出行兩輪智能調度系統監控后臺)
例如對于一些重點維護點位,智能調度后臺每20分鐘會監測一次點位車輛情況,一旦到達該點位容量的閾值,就會自動觸發任務工單。
“在工單派發時,我們還會考慮到司機身上是否已經有任務,從而推給響應比較快的調度司機。”哈?出行兩輪智能調度項目負責人張輝輝說。據其介紹,年初至今,哈?全國范圍內城市單車堆積現象平均減少了12%。
目前,哈?上線智能調度的逾300城全部實現算法任務的派發,日均算法派發工單量超過14萬單。同時,哈?大腦還能夠通過“熱點分流、紅包車”等調度干預措施進行調度管理,減少淤積現象。對于容易出現閑置且易堆積的車輛,哈?大腦向車輛附近的潛在用戶推送騎行紅包,激勵用戶自發騎行調度。
【“0530”加持,共享單車運維保障向“分鐘級響應”邁進】
今年6月,哈?出行率先在行業中推出“0530百城保障計劃”,再次定義共享單車城市運維新標準、將運維保障的響應時效提升至“分鐘級”。其中“05”,表示企業在接收到城市管理者管理需求后,在5分鐘之內進行響應;“30”則是在收到指令后,30分鐘內到場并進行現場調度處理。
“中原區缺車,請迅速準備車輛轉移!”哈?單車河南鄭州市中原區運維主管李想在收到后臺客服轉來的市民需求后,第一時間同步給組內成員。不到半個小時,哈?運維人員已經將十幾輛單車運至中原區缺口點位。
據悉,“0530百城保障計劃”上線半年來,包括上海、廣州、合肥、南寧、武漢、鄭州等重點城市的運維按時響應率、按時到場率、按時處理率達到95%以上,城市綜合處理率平均水平達90%以上。
(智能調度+“分鐘級響應”,哈?出行多手段綜合保障城市用車需求)
除了“快速處理機制”,哈?還利用各種新技術加強單車的日常調度。例如利用藍牙道釘、電子圍欄等智能化設施,引導市民在規定范圍內有序停放車輛。用戶只有將車輛停放在規定區域內,車子才能落鎖,從而達到城市路面管理的要求。
“共享單車行業在過去五、六年里,快速經歷了從野蠻投放到免押+精細化運營、再到社會多方共管共治,目前已進入‘共享單車3.0’新階段。”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表示,“企業技術支撐、監管數據接入、線下日常溝通處理具體問題,幾條線互相支撐與補位,讓共享單車逐步成為城市慢行交通和諧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享單車路面停放秩序在各個具體細節上的不斷完善變得肉眼可見,最終受益的是城市和老百姓。”
監制:趙 強
統籌:王俊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