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與鄭州,兩座相向而行的城市,在地圖上的距離也不過百余里,現如今,交通的便利,經濟的發展,讓兩座城市有了更多交流協作的機會,攜手共進,實現共贏一定是這兩座城市的最佳選擇。
聯系:晉城與鄭州關系緊密
晉城是山西省唯一一個被國務院列為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的城市,資源豐富、人文厚重,產業基礎良好,發展優勢明顯。有中國最北的絲綢產地,有全國第一的古堡群,有全國第一的煤層氣,有全國第一的低硫煤和煤化工。文化底蘊深厚,生態條件宜居,冶鑄歷史久遠。
鄭州,中原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是河南省省會城市。
近期,鄭州更是接來迎來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重大利好。而作為過去十年北方最強的黑馬城市,鄭州這座城市本身就擁有著毋庸置疑的優勢與潛力。
一個是蓄勢待發的崛起新城,一個是潛力無限的黑馬城市,晉城與鄭州,必定會以攜手共贏的姿態互相成就,讓人很是期待。
發展:晉城帶來的機遇
2021年10月15日,在晉城市第八次黨代會上,晉城市市委書記王震做了晉城市今后五年重點工作的報告,其中有關聚力產業轉型,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工作計劃引人注目。
晉城市今后的五年發展規劃將會給中原城市群城市帶來怎樣的機遇?
首先是產業轉型,這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全力構建多元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用數字賦能煤炭、煤化工、電力等傳統產業,到“十四五”末,全市所有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開采。推動鋼鐵鑄造產業向集群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重點抓好晉鋼智造科技產業園和機電裝備產業園、南村綠色智能鑄造創新產業園等項目,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積極推動食品、陶瓷、紡織等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加快光機電產業集群發展。形成“1+100”產業集聚,著力打造“世界光谷”。加強金融支撐,用好100億元光機電產業引導基金,形成300億元產業基金群。加快產業導入,聚焦“機器視覺”和“硬質合金”兩個細分領域,著力推進先進半導體、碳基新材料、超高速機器視覺、納米陶瓷玻璃等“六新”項目產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加快煤層氣全產業鏈發展。全力推進煤層氣綜合改革試點,建設“一樞紐三基地一中心”。大力實施增儲上產和“氣化晉城”戰略,到“十四五”末,年產量達到100億方。
加快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叫響“東方古堡、人間晉城,云錦太行、詩畫晉城”品牌。以王莽嶺、皇城相府、玨山、炎帝陵、太行洪谷等大景區建設為龍頭,以白馬寺山高端康養示范區、“百村百院”等重點項目為支撐,促進大健康、大文旅、大康養深度融合。
加快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做大平臺經濟,圍繞貨運、商貿等十大領域,整合打造一批優質平臺企業。發展現代物流,重點抓好十大物流園區建設。做強數字服務業,著力引進一批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和上市公司,建設大數據產業園。促進消費升級,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激發商業活力,釋放消費潛力,抓好一批新地標等龍頭項目,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大力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在晉城市布局現代服務業,打造特色服務業集聚區。
加快數字經濟蓄勢賦能。實施“數字晉城”戰略,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產業數字化,以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為重點,搭建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一批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智慧園區,培育一批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新業態。推進數字產業化,引進數字產業領域大型企業,重點建設10個數字產業園區。
大力發展六大特優農業產業集群。全力培育蔬菜、中藥材、生豬、家禽、肉羊、蜂業六大特優產業集群。重點抓好華北種質資源活化工程、丹河現代農業園區、北方食用菌生產基地等標桿項目。新建500處鄉村冷藏保鮮設施,各縣(市)至少建成一個冷鏈倉儲物流基地,建設市級冷鏈物流總倉。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為牽引,全面落實“三無”“三可”要求,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一枚章”集中審批向“一件事”集成服務升級,實現“證照分離”全覆蓋。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標準化體系,形成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打造“晉心服務”品牌。
不難看出,晉城對融入中原地區城市群,信心十足,尤其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打好招商引資“組合拳”等政策提綱都為晉城與中原地區的合作打下了夯實良好的基礎。
展望:豫見晉城,鄭在路上
隨著太鄭高鐵的開通,進一步便捷了兩地的溝通交流,展望未來,晉城與中原,一定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共生共長的,也必定會擦出全方位高質量合作的火花。
晉城、鄭州定能抓住這百年難遇的發展機遇,科學分析形式,把握發展大勢,攜手交出一份城市間合作共贏、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分答卷。
編輯 苗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