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記著戴口罩,沒事別去旅游區,外地打工轉回家政府報備查仔細,核酸檢測嚴格做,宅在家里自隔離……”8月8日,平頂山市魯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豫西鼓兒詞代表性傳承人馮國新創作的疫情防控短視頻一經該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廣大網友便紛紛點贊轉發。
為做實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擴大宣傳范圍,確保防疫知識走進千家萬戶,魯山縣宣傳文化系統創新形式,利用九個“+”,織密疫情防控“宣傳網”,讓疫情防控知識深入人心。
紙媒+網媒
該縣利用報紙、電視、網站、云上魯山APP、微信、抖音等多種媒體平臺,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提醒廣大市民不松懈、不聚集、勤洗手、多通風、科學佩戴口罩,筑牢疫情防控墻。截至目前,魯山縣共播發公告1900余條次、游播字幕60余萬條次、防疫知識公益廣告2100余條次,編發相關視頻、新聞、公益廣告等300條次。
喇叭+廣播
該縣統一錄制倡議書音頻,轉發到各鄉鎮。各鄉鎮結合實際也制作、下載疫情防控政策、常識音頻,利用全縣1200余個小喇叭、大廣播在各村(社區)進行循環播放,做到戶戶知曉、人人明白。
縱向+橫向
充分發揮各級各單位宣傳工作人員的優勢,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時將疫情防控政策、公告、常識等進行轉發,再由宣傳工作者逐級進行擴散式轉發,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宣傳工作網,使廣大基層群眾通過手機也能及時了解、掌握疫情防控政策。
暫停+管理
根據上級精神,及時下發通知,引導全縣大型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延緩舉辦或取消,所有大型娛樂場所、圖書館、文化館等場所暫時關停,做好消毒消殺工作,確保場所防疫不留死角。嚴密部署場所內部用電、用氣、建(構)筑物和文物等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巡查力度,嚴防私自營業,確保場所防控安全。
管控+引導
魯山縣委宣傳部與縣公安局聯合發布《關于依法打擊網絡謠言的通告》,引導廣大網民正確認識,堅定信心,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嚴厲打擊網絡違規違法行為,凈化網絡生態環境,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志愿+文明
魯山縣文明辦發布《關于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倡議書》,號召廣大志愿者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全縣120支志愿服務隊和13支社會志愿服務團體,按照“結合特長、就近服務”原則,積極組織志愿者深入各行政村(社區)、醫院等場所開展防疫宣傳、消毒消殺、特殊群體關愛等文明實踐活動。
部署+督導
該縣多次召開會議,對全縣疫情防控宣傳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明確職責,壓實責任。成立督導組,對該縣重點場所、社區進行督導,實地察看疫情防控設施配備、人員安排、處置流程、社會宣傳等工作開展情況。針對督導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再安排、再部署。
檢查+指導
為確保文化市場的平安穩定,魯山縣“掃黃打非”辦公室、縣新聞出版局緊密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對28家出版物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指導出版物市場經營業戶做好疫情防控和“掃黃打非”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掃黃打非”不停步。
文藝+凝聚
該縣文藝工作者將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感人事跡創作為一個個作品,凝聚力量,匯入大街小巷,滲透群眾心間。縣詩詞楹聯協會會員張建國創作的《抗疫童謠》,縣曲協主席喬雙鎖創作的河南墜子《眾志成城渡難關》《齊心協力防疫情》,曲協副主席馮國創作的鼓兒詞《都為抗疫出大力》等文藝作品,在群眾中廣泛傳播。該縣還將“中國(魯山)七夕節”活動由線下轉為線上,精選優秀文藝節目進行云上展播,豐富疫情防控期間的群眾文化生活。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衛生、公安、交通、志愿者等各條戰線工作人員沖鋒在抗‘疫’一線,把責任落實在崗位上,把擔當書寫在行動上,這就是對‘守初心’‘擔使命’的最好詮釋。下一步,我縣將繼續加大疫情防控和宣傳工作力度,不斷創新舉措,吹響‘沖鋒號’,織密‘宣傳網’,打好‘主動仗’,慎終如始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和諧穩定!”魯山縣委書記劉鵬說。
河南商報編輯:劉夢鴿 吉倩倩 呂瑞天 張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