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日,遠嫁南方的同學打電話敘舊,不知怎的就聊起了吃的。電話的那頭,她興致勃勃地回憶著我們考研前的那個寒夜,跑到學校附近的一家羊肉湯館,一人一碗熱湯,相互鼓勵第二天能考個好成績。“那個湯,真的很好喝。”說完,她突然有些感傷:“這里的羊肉湯很寡淡。”
她的家鄉位于豫西三省交界處的一個小鎮,那里的人們習慣早起喝羊肉湯,清香的骨頭湯中加入肉片、粉條,上面漂著一撮香菜,滴上幾滴辣椒油,一碗下肚,全身通暢。即使在炎熱的夏季,羊肉湯館依舊生意紅火。
有人說,關于家鄉、親人、故土的思念,常常緣于美食而終于美食。
每個人的心里魂牽夢繞的土地就是故鄉,我們會把故鄉某種味道的食物當作故鄉的化身,無論離開多少年,嘗過多少美味,始終想念的是故鄉的味道。就如同學那般,故鄉于她,就是記憶中的那一碗回味無窮的羊肉湯。
從事翻譯工作的楊女士這些年走南闖北,品嘗過許多美食,她念念不忘的則是家鄉濮陽的糟魚。“沿海一帶盛產海鮮,魚的做法也很多,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家鄉的做法。”她說,每次回家,一連幾天餐桌上都有這道菜,走時,母親還會用保鮮盒帶一些。“有時,覺得幸福莫過于此了。”
故鄉的美食,是鄉愁的解藥。無論游子的腳步走多遠,故鄉的味道,總是盤旋在腦海中,久久難忘。
漫長的歷史歲月,不但在中原大地留下了厚重珍貴的文化遺存,還留下了口味繁多、品類豐富的各色美食。鄭州的燴面、開封的桶子雞、濮陽的壯饃、南陽的板面、三門峽的花饃、焦作的小車牛肉等等,不勝枚舉。
作為省會城市,鄭州的美食可謂是八方薈萃。也許是在街頭巷尾的小吃店,也許是在門堂氣派的大酒樓,總有一款能給你“家鄉的味道”。
李倩最近在商務外環路上發現了一家早餐店,主營商丘的傳統早點,這讓她興奮不已。每天上班她會早起半個小時,繞一條路去吃個早餐,有時趁著周末,會帶孩子來吃。“喝著這碗豆粥,就想起我的小時候。”她笑著說,小時候早起上學,媽媽會早早起床熬豆粥,后來外地求學、工作,品嘗家鄉味道的機會很少。
故鄉的美食,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身在異地的游子,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無論人們的腳步走得多遠,總有一種味道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那一方故土一方人,是我們最深的眷戀。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 胡春娜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