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護士帶兒子逛街遇路人突發疾病,她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 經過搶救,患者意識逐漸恢復 |
她習以為常的舉動 卻因兒子一句話紅了眼眶 |
如果不是聊天時無意識的說出,估計到現在也沒人知道,半個月前,那個在鄭州街頭跪地救人的女子,就是鄭州人民醫院的護士李珊珊。
半個月前的一天,李珊珊趁休假帶著兒子去逛街,卻在半路遇到突發疾病的市民。“出于職業習慣也是本能吧,我就跑了過去。”覺得救人不值得一提,甚至并沒有當回事的李珊珊,卻因兒子 的一句話紅了眼眶,“他之前老覺得我忙,那天看見我救人,他突然說了一句‘媽媽,你真棒!’,讓我可意外。”
【意外】
休假帶兒子逛街卻遇市民突發疾病 護士撇下兒子跪地救人
“乖,你站在這兒別動,媽媽去看看阿姨怎么了。”半個月前的一天中午12點30分左右,難得能休息幾個小時,鄭州人民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護士李珊珊準備帶兒子出去轉轉。
然而,就在他們途徑鄭州市京廣路與隴海中路交叉口時,卻意外看到,在該交叉口準備過馬路的一名女士突然倒地。
“當時我心里也是猛的一顫,不知道咋回事。”李珊珊腦子里一邊飛速掠過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一邊立即停下電動車,并讓5歲半的兒子站在路口安全的地方,“媽媽過去看一下阿姨,你站在 這兒可別動啊。”
說完這句話,李珊珊飛快地跑向倒地的那名女子,奔跑中還不忘扭頭再看一眼靜靜站著的兒子。
當李珊珊來到女子身旁時,該女子已經口吐白沫、渾身抽搐,任憑李珊珊喊叫,女子也無回應。身為護士的李珊珊馬上意識到,女子是癲癇病發作了,且已經意識不清,出現昏迷。
于是,在請路人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的同時,李珊珊趕緊掰開女子的嘴巴,用手為她清除嘴里的異物,且為避免女子咬到自己的舌頭,李珊珊將自己的鑰匙扣放到女士嘴里,并把她的頭偏向一 邊,然后迅速開始對她實施心肺復蘇。
那天,風大且冷,李珊珊保持同一個姿勢,跪在地上對該女子搶救了約5分鐘,好在經過搶救,女子的意識逐漸恢復,而這時120急救車也趕到了,在把詳細情況和搶救過程向急救人員說明后, 李珊珊向兒子走去。
【欣慰】
不覺跪地救人有何特別 但卻因兒子一句話感到開心
當李珊珊回到兒子身旁時,定定站著的兒子,面朝著她突然說,“媽媽,你真棒。”
本身身為醫務人員,李珊珊說自己每天都在治病救人,所以對路邊跪地救人一事,并不覺得有何特別,也不覺得值得炫耀和稱贊,可是,她卻沒有想到,目睹了她救人全過程的兒子竟然能對她 說出這樣的話。
“他之前老覺得我工作忙,很少有時間去陪他,有時還會生氣,所以當他說出這句話時,我挺感慨,也挺意外的。”李珊珊說,在這次救人的事情中,她最大的感觸就是來自兒子的肯定和稱贊 ,“他覺得我很棒,這說明他認可我的行為,他覺得他的媽媽有能力去挽救一個人的生命,聽到他這么說,我真的特別開心,眼淚都在眼眶里打轉。”
李珊珊說,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言傳身教很重要,而這一次與兒子共同面對突發情況,可以說是給她的兒子上了一堂最有意義的課,而她也希望兒子也能做一個有愛心,肯主動幫助與關心他 人的人。
“這大概是醫院工作人員特有的本能吧。”李珊珊說,救人是出于本能,而身為醫護人員更不可能袖手旁觀。
【肯定】
同事眼中積極樂觀的“珊姐” 工作時間從未遲到早退
2016年下半年,李珊珊從鄭州人民醫院心內科調到了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從事配藥的工作。
由于靜配中心特殊的工作性質,李珊珊每天早上5點半就要到崗,而家住航海路附近的李珊珊,一般還會提前20多分鐘到崗,她說早點到單位,心里能踏實些。
“珊珊家住的特別遠,但是從來沒有遲到早退過。”該中心班組長張永玲印象中,李珊珊是個特別踏實樂觀的人,今年春節期間,為了讓家不在鄭州以及新婚的同事能回家過年,她更是主動申 請替班,連續工作了12天。
而這次救人的事,李珊珊也沒有向人提起過。“還是過去幾天以后,我們在一起聊到心肺復蘇了,她隨口說到前兩天給一個路人做了心肺復蘇,大家才知道這事。”張永玲說。
而在該中心配液組組長宋麗紳的眼中,但凡單位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加班,李珊珊一定是第一個從家里趕過來的那個。
“我剛來靜配時,就是珊姐帶我的,她特別耐心,就像大姐姐一樣。”也因此,該中心年紀小的同事都稱李珊珊為“珊姐”,配液組的孫璐璐也不例外,“她就是很貼心的那種人。”
醫囑審核、打印標簽、擺藥貼簽、藥品配置、成品核對、成品輸液運送、護士簽收藥品,是該中心工作的七個步驟,每個步驟都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也正是在這樣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工作中,詮 釋了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責任感。
記者:河南商報 王苗苗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