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協發布的《微商行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產品質量是微商經營中最突出的問題,尤其是“三無”現象比較嚴重;其次是暴力刷屏和退款困難。品質無保障、消費者維權缺失和監管困難成為微商行業“成長的煩惱”和發展痛點。(見3月11日《北京晨報》)
隨著微信越來越普及,朋友圈逐漸演變成了生意場,到處都是賣化妝品、賣養生保健、賣食品茶飲的。據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微商行業總體市場規模已超過3600億元,全國微商從業者高達1535萬人,持續呈高速增長態勢。
不可否認,與普通的電商模式不同,微商模式的買賣行為屬于私下交易,不僅經營范圍廣、隱蔽性強,而且一旦發生商品質量、售后服務糾紛、食品安全等問題,微商可能將消費者拉黑,導致主管部門或消委會很難受理消費者的投訴。微商作為互聯網經濟的新模式,不能逍遙于法律和監管之外。一方面,相應的法律法規亟待完善,網絡從來不是法外之地,微信朋友圈更不應該是“三無”產品的超市。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應該有所動作,針對互聯網的特點更新和升級監管思路、監管手段,切實擔負起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責任,打造規范有序的微商環境。廣大微商也應該認真選擇可信賴、有保障的產品來經營,爭當“品質微商”,避免造成被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尷尬。
記者:丁恒情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