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堌陽鎮的“音樂小鎮”,街頭醒目的“好樂器,蘭考造”6個大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當年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百姓種下的一棵棵泡桐樹,如今已經“長”成了制作民族樂器的重要材料,有力助推當地經濟發展。目前,全國95%的民族樂器的音板都取材于蘭考泡桐樹。2022年,蘭考被評為“中國民族樂器之鄉”,成為中國民族樂器行業四大基地之一。
20世紀80年代,堌陽鎮的一名木匠無意間發現泡桐是制作樂器音板的上佳材料。由此,當地村民開始用泡桐制作民族樂器,一個個小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壯大。在政策指引下,堌陽鎮的樂器生產企業逐步走上了專業化、精細化、產業化的道路。2019年,堌陽鎮建設民族樂器產業園區(音樂小鎮),形成民族樂器產業集群。小鎮內共有16座標準化廠房、10余家入駐企業,涵蓋樂器制作、電商、物流、配件加工等多個環節。
經過多年發展,堌陽鎮的民族樂器產業已從當年的手工作坊發展為如今上下游統一、供求有序、業態聚集的完整產業鏈。截至目前,堌陽鎮共有民族樂器生產企業187家,全鎮年產各類民族樂器70余萬件,產值達18億元,產品暢銷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蘭考縣積極推動民族樂器“產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延伸出培訓、研學、演藝等多種產業形態,音樂小鎮已成為國內獨具特色的民樂文化集聚地。
堌陽鎮民族樂器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背后,離不開金融機構的鼎力支持。農業銀行河南蘭考支行圍繞樂器加工產業鏈,創新金融產品,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以金融“活水”潤澤民族樂器產業發展。
景松是一名“90后”,大學畢業后選擇返鄉創業,專門制作古箏古琴。隨著產品銷量的逐漸提升,景松有了擴大生產規模的念頭,卻因流動資金不足無法實現。了解到景松的情況后,蘭考支行為其發放了30萬元“惠農e貸-民族樂器貸”,解決了企業的融資難題。
在堌陽鎮,像景松這樣回鄉投身民族樂器制造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針對小微企業存在的“融資難、擔保難”等問題,蘭考支行創新推出“惠農e貸-民族樂器貸”,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支持民族樂器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做大做強。截至今年3月末,該行累計發放“惠農e貸-民族樂器貸”超4000萬元,惠及樂器加工農戶400余戶。
作為主營樂器銷售的公司,蘭考縣恒億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遠銷全球。雖然公司產品銷量增加,但始終面臨銷售回款較慢、資金周轉壓力大等難題。針對企業實際需求,蘭考支行主動對接,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及時為其發放貸款。“公司能挺過難關,多虧了農行對我們的資金支持。”公司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城鄉金融報》
20世紀80年代,堌陽鎮的一名木匠無意間發現泡桐是制作樂器音板的上佳材料。由此,當地村民開始用泡桐制作民族樂器,一個個小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壯大。在政策指引下,堌陽鎮的樂器生產企業逐步走上了專業化、精細化、產業化的道路。2019年,堌陽鎮建設民族樂器產業園區(音樂小鎮),形成民族樂器產業集群。小鎮內共有16座標準化廠房、10余家入駐企業,涵蓋樂器制作、電商、物流、配件加工等多個環節。
經過多年發展,堌陽鎮的民族樂器產業已從當年的手工作坊發展為如今上下游統一、供求有序、業態聚集的完整產業鏈。截至目前,堌陽鎮共有民族樂器生產企業187家,全鎮年產各類民族樂器70余萬件,產值達18億元,產品暢銷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蘭考縣積極推動民族樂器“產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延伸出培訓、研學、演藝等多種產業形態,音樂小鎮已成為國內獨具特色的民樂文化集聚地。
堌陽鎮民族樂器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背后,離不開金融機構的鼎力支持。農業銀行河南蘭考支行圍繞樂器加工產業鏈,創新金融產品,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以金融“活水”潤澤民族樂器產業發展。
景松是一名“90后”,大學畢業后選擇返鄉創業,專門制作古箏古琴。隨著產品銷量的逐漸提升,景松有了擴大生產規模的念頭,卻因流動資金不足無法實現。了解到景松的情況后,蘭考支行為其發放了30萬元“惠農e貸-民族樂器貸”,解決了企業的融資難題。
在堌陽鎮,像景松這樣回鄉投身民族樂器制造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針對小微企業存在的“融資難、擔保難”等問題,蘭考支行創新推出“惠農e貸-民族樂器貸”,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支持民族樂器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做大做強。截至今年3月末,該行累計發放“惠農e貸-民族樂器貸”超4000萬元,惠及樂器加工農戶400余戶。
作為主營樂器銷售的公司,蘭考縣恒億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遠銷全球。雖然公司產品銷量增加,但始終面臨銷售回款較慢、資金周轉壓力大等難題。針對企業實際需求,蘭考支行主動對接,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及時為其發放貸款。“公司能挺過難關,多虧了農行對我們的資金支持。”公司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城鄉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