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通訊員 鄭珍虹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網絡詐騙嗎?遇到校園欺凌,應該怎么保護自己?”
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輔讀學校的法治課上,各班教師結合具體情境,以問帶學,引導在場學生學習科學的應對方法。
又到開學季,為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識,營造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校園氛圍,2月27日,該校開展了法治教育主題活動,為學生們帶來“開學第一堂法治課”。
課堂上,班主任向同學們講解了什么是法律,為什么學習法律,青少年常見的犯罪類型有哪些,以及生活中遇到危險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等知識,引導同學們樹立自我防范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高年級班主任向同學們重點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以案講法、以案學法的方式,為學生們講解法律常識、預防措施及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等規定。
中低年級班主任通過圖片、視頻和生動的模擬場景,對學生進行了防恐防暴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提升自我防護意識。
各班還在法治輔導員的安排下,組織學生觀看了青少年法治短片,向學生進行了最直接、最生動的法治教育,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法治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此次活動的開展,在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辨別是非、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的能力,更讓法治的種子根植于每位同學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