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張翼鵬
做了將近10年董秘的崔付軍,在第十三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15日舉辦的“首屆中原董秘大會暨交銀董秘之夜”上,從自己的切身經歷,談了他對董秘這一職位的看法和感悟。
一般來說,董秘是夾于上市公司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溝通人,叫中間人,一方面要和高管一起對企業進行運作,此外,還要及時規范地進行信息披露,同時也是交易所、證監會、證監局指定的聯系人,不管好事壞事都是找董秘。從我經驗看,一般壞事比較多。同時,董秘也是對投資者和新聞媒體的一個窗口。
從我自己這幾年的經歷,我認為要做一個合格的董秘,得充分了解自己公司的狀況,得知道公司怎么做,公司是干什么的。我們森源電氣是做電氣的,現在還成為了新能源供應商,中國最大的單體光伏發電站,就是我們生產的,包括這座樓使用的光伏設備都是我們的。
作為董秘還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我是財務出身,后來老板說崔總,在你還沒有做賬做傻之前,你做董秘吧。我說好,所以就由會計師轉變為做董秘。
對董秘來說,溝通很重要,很多投資者不了解投資公司,怎么把投資公司推出去就特別重要。我參加過一次路演,主辦方說,給你5分鐘,介紹一個成長的森源,能讓我們立即有購買的欲望,像這樣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原來大家對上市公司中董秘溝通所起的作用以及對市值影響,很多人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有人說一個合格的董秘能提高公司市值3%到5%,但是這都沒有量化標準。這種爭議在2015年得到了確認,2015年某上市公司董秘因為證券違法而被刑事拘留,結果第二天上市公司股票漲停。通過這個來看,董秘至少值10個點。不過,我這是開玩笑。
但通過對投資者的連接和溝通,以及通過對再融資的推動,做市值的放大器,在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中提供中肯的意見,這才是董秘的真正價值所在。
我從2008年任上市公司董秘,2008年我們啟動了IPO,在整個IPO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IPO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企業運營能力的考驗。根據我們中國的審核法律,在IPO的過程中利潤不能減只能增,只能往前奔跑。IPO的鐘聲一敲響你只能跑,我們比較點背,2008年準備上會,結果國家停止了IPO審核,一直到2009年才恢復審核。我們公司第一批過會,這個過會過程可謂歷盡艱辛,一個對企業是一個考驗,再一個也是對董秘本人專業能力的考驗,特別是中介機構所要求的能力。
從森源電氣來說, IPO對我們的影響確實很大,森源電氣上市前是一個省內的企業,河南省的收入占我們總的營業收入的60%,而且我們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傳統開關設備這方面。上市以后,我們迅速打開了西北和華北以及東北市場,省外收入占總收入的60%以上。產品在市場投標中標率明顯提高,對企業的提升感覺特別明顯。
現在的資本市場,在新的情況下,對董秘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我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董秘,要想維護好市值做好關系,第一個最主要的就是要認清大形勢,認清國內形勢、國際形勢和公司的形勢,只有根據形勢狀況才能正確進行公司成長戰略決策,這是特別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董秘戰斗在資本市場的最前線,是一線的戰士。
第二個,新形勢下的市值管理,就是要時時和資本市場對接,不僅限于定增、發債,新形勢下我們需要干什么?我們需要做好流通股東,特別是除大股東以外的社會流通股東的溝通。在市值變化過程中,跟基金經理的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這是我今年感受最深的,因為現在對基金經理考核,導致他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持股理念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第三個方面,管理好市值,對董秘來說非常重要的是和監管部門的溝通。2018年的監管是突出一個嚴字。在這種嚴監管下,如果重大事項得不到監管部門的支持,得不到同志們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市值是很難走上去的。
第四個方面,要做好和媒體的溝通。讓媒體充分了解公司,了解并不是說不讓曝負面新聞,但是能不曝就不曝。再一個,要正面解讀公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說,效果是不一樣的。和媒體溝通到位,可以改變媒體對企業的看法,進而影響公眾和社會投資者對企業的影響。
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董秘這個小船不好開,董事們一翻臉,船得翻,監管部門一翻臉,船得翻,媒體一翻臉,船也得翻,所以我們得小心駕駛,謹慎前行。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