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以來,驕陽似火的高溫天氣開啟了“上蒸下煮”的模式。南陽市內鄉縣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摸清本地外來物種入侵狀況和發生趨勢,縣農業農村局成立了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抽調有關技術人員組成普查隊,于7月20日起全面啟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面上調查工作。
此次普查對象包括外來入侵植物、入侵病蟲害和入侵水生動物,通過面上調查和重點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外來生物可能入侵危害的所有發生生境進行調查,旨在摸清縣域內外來入侵物種分布情況、發生生境,掌握本地區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等信息,構建外來入侵物種信息數據庫,分析其危害程度、經濟影響、生態影響與潛在擴散風險,為科學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圖為普查員認真鑒別入侵植物)
8月、9月是大多數外來入侵植物開花結果的時期,這個時期入侵植物生物學特征明顯,最容易辨別,也最有利于普查,錯過這一時期,很多入侵植物無法辨別,為了確保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內鄉縣農業農村局的普查隊員們戰高溫、斗酷暑,頂著烈日,“逆行”在普查路上,對全縣16個鄉鎮的外來入侵生物進行了全面的調查。
普查隊員們按照事先制定的普查計劃,分為2個小隊,分別前往各個鄉鎮街道,對旱地、水田、果園、城鎮用地、村莊用地等不同生境進行高質量,高效率的普查工作。對于發生較重或具典型性的外來入侵生物,通過科學的樣方設置方法進行樣地調查、樣本采集以及信息錄入。
烈日當頭,普查隊員們頂著酷暑,走在田間地頭,顧不上汗水反復浸透衣襟,一心一意地搜索著每個角落中可能存在的入侵性雜草。同時,大家不忘關心同樣在地里作業的農民,親切問候農戶們的身體狀況、種植近況以及遇到的困難等,從他們口中了解到當地最真實的入侵生物發生情況以及防治方法。
(圖為普查員實地向農戶調研入侵植物情況)
截至目前,全縣共發現外來入侵植物35種,外來入侵農作物病蟲害2種,尚未捕獲到入侵水生動物。其中普遍常見的入侵植物有加拿大一枝黃花、空心蓮子草、小篷草、斑地錦、老鴉谷等,通常具備繁殖能力強、生長快、蔓延迅速、生態破壞力大等特點,影響生物多樣性,并給農林生產帶來較大影響;常見的入侵蟲害常見的煙粉虱和美洲斑潛蠅。煙粉虱食性雜,寄主廣泛,通過取食植物汁液、傳播病毒和引起植物生理異常,是許多大田和溫室作物的重要害蟲。美洲斑潛蠅幼蟲會在葉片表面留下取食鉆蛀的蟲道。
當前,持續的高溫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奔赴在一線的普查隊員們不怕苦、不怕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揮灑汗水。他們舍小我、為大家、敢拼搏、勇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敬業和奉獻的含義,譜寫出一曲戰高溫、斗酷暑、勇擔當的勞動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