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祝鶴 何婷 張拓
村廣播大喇叭,曾經在中國無數鄉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時過境遷,如今在農村依然有其獨特地位。
“大喇叭”推動鄉風文明
“不比吃穿比德行,家風好,民風好,不怕日子過不好。”近日,河南省固始縣陳淋子鎮各村村支書把村里最近開展的活動,如三星文明戶評選、人居環境整治等編成段子,通過點名、表揚等方式,弘揚真善美,對群眾的教育作用很大。通過大家的努力,各村干群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產業發展快,村民就業有保障。
“現在,看到黨和國家的政策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作為陳淋子鎮基層宣講隊的一員,就想多給大家鼓點勁。”基層宣講員彭元華說,為了將廣播宣講唱詞寫到群眾心坎上,他經常和藝術協會的會員們反復琢磨、修改。
“大喇叭”助力基層治理
“雖然現在家家都有電視,人人都有手機,但是還是大喇叭的聲音聽著親切。”陳淋子鎮涼亭村的村民張來?;貞浀溃?ldquo;以前,我們的生活都是在大喇叭廣播的陪伴中度過的,每到整點,大喇叭準時報時,田里干活的時候聽喇叭里放紅歌,晚上大喇叭通知村民開會,哪天沒有聽到,都覺得少了點什么。
有些村民這樣描述“大喇叭”:只要它一響,甭管你是在家中休息還是在田間地頭勞作,都可以最直接有效地了解國家大事、對農政策、應急提醒。
陳淋子鎮人民政府鎮長潘向東說:“基層治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好人的工作,大喇叭用用‘貼心話’‘大白話’不但把事情和道理說清楚、講明白了,還把話說到群眾的心坎兒上。”
“大喇叭”唱響紅色之聲
孫灘村村民王江海老人出生于上世紀四十年代,農村的大喇叭廣播陪伴他度過了田間地頭的生活。問及年輕時聽過的紅色歌曲,老人操著濃重的豫南口音,深情地唱起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這些紅色歌曲是時代留下的珍貴記憶,更是精神力量與文化傳承的根基。如今,“村廣播”讓紅色歌曲的聲音再次響徹陳淋子鎮。
基層黨員大多是通過召開黨員大會等方式集中學習黨中央精神,從文件傳達、再到召集黨員參會,這個過程耗時較長,大喇叭可以第一時間播放黨的好政策、好故事,基層黨員既學習了精神,又加深了對黨的感情。
“我們要充分利用大喇叭,講黨史,講英雄人物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陳淋子鎮黨委書記黃從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