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南陽市臥龍區舉行“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大型曲藝劇《張仲景》首演式”,大型曲藝劇《張仲景》成功首演。大型曲藝劇《張仲景》由臥龍區宣傳文化系統創作,圍繞張仲景從醫生涯的故事片段,首次運用地方曲藝形式表現傳統中醫藥,再現張仲景偉大的醫學貢獻、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
去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南陽調研,到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醫圣祠參觀,了解張仲景生平和對中醫藥發展的貢獻,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強調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弘揚張仲景中醫藥文化,在臥龍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關專家的指導幫助下,南陽市說唱團演藝有限公司組建專職團隊,經過八次研討、五次論證、近一年排練,創作出大型曲藝劇《張仲景》。該劇采用大書曲藝形式講述了“醫圣”張仲景不畏艱辛困苦救治老百姓,隱居深山殫精竭慮編撰《傷寒雜病論》的故事。該劇守正創新,舞臺表演融入了南陽漢文化風格舞蹈、情景式民俗表演,曲種匯集了大調曲、板頭曲、南陽鼓兒哼等十多種國家級、省級非遺保護項目,是河南省首次用地方曲藝形式表現傳統中醫藥主體的劇目,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肯定,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河南省曲藝家協會專門發來賀電。
張仲景,被后人尊稱為“醫圣”。他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總結的很多經典方劑,至今仍廣泛用于臨床,惠及后人,特別是在當前疫情防控中,許多治療新冠肺炎的配方都出自其中。大型曲藝劇《張仲景》整臺演出陣容強大,圍繞張仲景從醫生涯的故事片段,首次運用地方曲藝形式表現傳統中醫藥,再現張仲景偉大的醫學貢獻、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展示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守正創新的曲藝成果,講好中醫藥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臥龍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視察南陽的重要指示精神,文化旅游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文藝創作邁上新臺階,推出了《臥龍傳奇》《臥龍崗上》《百年頌》《月季頌》等一批精品力作,多次獲得國家、省市榮譽;成功創建“中國曲藝之鄉”,惠民演出每年500場以上,臥龍崗文化園、中國月季博覽園等重大項目得以落地推進,艾草、月季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打響叫亮了“遇見臥龍遇見美”文化品牌,初步形成以黃山、不見冢、“南諸葛、北張衡”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品牌,三弦書、烙畫、南陽玉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獨山玉、月季、艾草為代表的特產品牌,接力叫響“諸葛躬耕地,如花似玉城”、“一花一草總關情”等地域品牌,臥龍知名度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