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數(shù)學知識是實踐出來的,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提高對人民幣知識的應用,近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創(chuàng)新街紫荊小學一八班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單元后開展了生動有趣的“小錢幣,大學問”實踐活動。
隨著網絡快捷支付的普及,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的機會越來越少,尤其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元、角、分”的認知更是挑戰(zhàn)。
教師要求孩子們首先是課外上網查閱資料、搜集關于人民幣的知識。
教師利用課堂班級中開展了“關于人民幣我來說”的主題活動,孩子們有的分享了中國貨幣的演變歷史。
活動中,孩子們還知道了現(xiàn)在流通的是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每一面額的人民幣中的風景圖案都來自于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
此外,同桌兩人合作,開展了兌換人民幣游戲和模擬購物游戲,在游戲中孩子初步體驗到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等價代換,體驗到了如何付錢、找錢、換錢的快樂。
孩子們在體驗購物之旅后動手繪畫《認識人民幣》數(shù)學小報活動,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在孩子們的指尖下展現(xiàn)出來,這不僅僅是一幅圖畫的展示,更是孩子們智慧的體現(xiàn)。
在大家的一致公認中,最終16位孩子的數(shù)學小報脫穎而出,被評為“最美創(chuàng)意獎”。
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幫助孩子們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人民幣,愛護人民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