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地鐵1號線:日均運送乘客43萬人次
(早晚高峰期間,每天10萬乘客完成了從西向東、再從東向西的“大遷徙”。)
地鐵2號線及城郊線:日均運送旅客26萬人次
地鐵之最
早高峰最繁忙的站點:秦嶺路站和會展中心站
晚高峰最繁忙的站點:鄭州東站和二七廣場站
(這幾個站點的客流量都在6000到1萬人次。之所以不是紫荊山站,是因為紫荊山站是換乘站,換乘量較大,相當一部分乘客不選擇出站,所以總的客流量比不上上述幾個站點。)
最大客流量行政區:金水區
最擁擠時間:工作日早高峰
小貼士
相關人士提醒,如果你在西邊居住,東邊上班,可提前二十分鐘左右錯峰出行,這樣可以盡量避免擁堵和擁擠。
1號線
客流東西向“潮汐”擺動
地鐵1號線貫穿中心城區,日均運送乘客43萬人次,承擔著超過線網總客運量60%的運輸任務,是名副其實的貫穿東西的城市大動脈。根據OD(OD是英文Origin、Destination兩個單詞的縮寫,用于表示乘客出行軌跡)數據繪制的熱力圖分析,地鐵1號線跨行的東西交通走廊,呈現出明顯的早晚“潮汐”規律。
“早高峰期間,人們從老城組團前往鄭東組團。晚高峰期間,人們從鄭東組團返回老城組團。”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調度票務中心創新工作室負責人趙留杰說,根據進出站客流分析,城市片區功能和定位的差異,帶來了這種東西交通的早晚“潮汐”規律。這一規律,也符合鄭州市區整體的出行規律。分布在西部老城區以秦嶺路、五一公園站為代表的居住導向車站,和分布在鄭東新區以會展中心、農業南路、東風南路站為代表的辦公導向車站,在早晚高峰期間的進、出站客流相互對應,正好解釋了這種“早晚潮汐”規律。
根據“潮汐”規律,地鐵1號線也因地制宜地設計出“潮汐”式的開行計劃,即在早高峰期間,從西往東的下行列車更為密集。晚高峰期間,從東往西的上行列車開行更多。早晚高峰期間,每天幫助10萬乘客完成了從西向東、再從東向西的“大遷徙”。
趙留杰說,今年4月份開始,1號線再次加大運力,縮短間隔,滿載率下降了11%,為高峰期擁擠的地鐵車廂降溫。
2號線及城郊線
每4人就有1個從紫荊山站換乘1號線
不同于地鐵1號線,2號線是南北走向,是否就不符合“潮汐”規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將客流拆分來看,2號線也暗合了鄭州的“潮汐”規律。
趙留杰說,2號線貫通城市南北發展軸,覆蓋城市北向放射客流走廊和南向放射客流走廊。城郊線則是一條加強中心城區與航空港聯系,同時兼顧機場客流出行的軌道交通干線。2號線和城郊線于今年1月12日開通運營,日均運送旅客26萬人次。
根據熱力圖分析,早高峰期間,乘客從南北方向向中心聚攏;晚高峰期間,乘客從中心城區向南北分散。2號線呈現出南北方向“早聚攏、晚分散”的客流規律,凸顯了主城區的向心吸引力。分開來看,以中心城區為中心,2號線北段和南段,是兩個小型的、方向相反的“潮汐”。
據介紹,乘坐2號線及城郊線南來北往的26萬乘客中,只有29%的乘客完全來自2號線和城郊線本身,50%的客流量來自于2號線、城郊線與1號線的換乘。“2號線和城郊線的乘客,每四人中就有一人選擇通過紫荊山站換乘到1號線。”趙留杰說,“連通、換乘”構成了2號線和城郊線的第二個特點。
這其中,早高峰時,從南北方向向東換乘的客流占到總換乘量的61%;晚高峰期間,向西換乘的客流占到了總換乘量的60%。南北方向的乘客匯聚于紫荊山站后,仍然符合早高峰前往鄭東組團、晚高峰返回老城組團的客流規律。
強度
工作日早高峰最擁擠
如果你是在秦嶺路站附近居住,在東風南路站附近的寫字樓上班的乘客,當你選擇在早高峰乘坐1號線上班,是否曾發出“鄭州地鐵太過擁擠”的感慨?
同地鐵線網較為發達的北上廣城市相比,鄭州地鐵客運強度和擁擠程度顯然差很多,同開通時間和運營里程接近的其它省會城市相比,也僅處于中等水平。
用數據來說話。根據中國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報告,在客流強度排行榜上,鄭州地鐵全線網的客流強度為0.72(萬人次/公里)。客流強度最高的是廣州,達到2.43(萬人次/公里),成都排第二,北京為第三。
在高峰小時最大擁擠度排行榜(%)上,鄭州為96.00,高于西安的95.98,低于武漢的97.84,廣州、北京、上海都在100以上,其中廣州達到了150.77,北京達到了149.00。按照行業最常用的電客車定員標準AW2來計算,意味著早晚高峰最擁擠的時候,車廂內每平方米大約站6個人,而廣州地鐵和北京地鐵每平方米要擠下9個人。
趙留杰說,從鄭州地鐵全天的擁擠度分析來看,工作日的早高峰最為擁擠,晚高峰次之,周末擁擠度整體低于工作日。除早高峰外,其余時段擁擠度均低于80%。
站點
鄭東新區辦公型站點多 西區居住型站點多
每個區的特點不同,各個站點也各有特點。趙留杰說,他們在鄭州地鐵全線網已開通運營的55座車站中,挑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22座車站進行聚類分析,發現了不同站點的不同功能。不同站點,有不同功能:
1居住型
這類車站早高峰進站量大,晚高峰出站量大,全天的客流呈現出早晚單向高峰的分布特性。車站周圍,生活居住區較為集中。
代表性的車站:秦嶺路站、五一公園站、綠城廣場站、南五里堡站。
2辦公型
這類車站與居住型的客流規律正好相反,車站周邊一般是行政或商務辦公聚集地。
代表性車站:會展中心站、農業南路站、東風南路站、關虎屯站。
3混合型
全天客流分布呈明顯的早晚雙高峰的特點,且進出站量相差不大。車站一般處于成熟的中心市區,周邊配套齊全,商務辦公和商業娛樂混合交叉。
代表性車站:紫荊山站、燕莊站、民航路站。
4均勻分布型
除早晚高峰客流略微上升外,全天大部分時段客流分布較為平均。車站周邊區域功能類型較多,典型的有大型交通樞紐、商圈聚集地、航空港新區等。
代表性車站:鄭州火車站、二七廣場站、蘭河公園站、恩平湖站。
22個車站,也可被分成七大類型:
職場達人根據地:會展中心、東風南路;吃喝玩樂躺社區:二七廣場、人民路;辦公休閑兩不誤:關虎屯、燕莊、民航路;衣食住行大本營:秦嶺路、桐柏路、南五里堡;交通樞紐圈地狂:鄭州火車站、鄭州東站、新鄭機場、劉莊;抱緊大腿不掉隊(距離行政中心較近):紫荊山、農業南路、綠城廣場;尚未成熟潛力股:鄭州大學、河工大、市體育中心、恩平湖、蘭河公園。
區域花園路-中原路段將成地鐵5號線最忙區間
在鄭州地鐵覆蓋的行政區里,哪個區的客流量最大,人氣最旺?根據分析,金水區的客流量最大,中原區、鄭東新區位列二、三名。
趙留杰說,位于南北向交通走廊北端的2號線二期工程,將于2019年開通運營。這條把惠濟區與鄭州中心城區緊密聯系起來的線路建成后,將進一步緩解中心城區的地面交通壓力,為北部居民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
根據分析,鄭州存在兩條最主要的“客運走廊”,即以1號線為軸線的“東西客運走廊”和以2號線為軸線的“南北客運走廊”。除此之外,有兩條跨行政區、跨線路的OD值得注意,趙留杰說,一條是北部片區(包括劉莊、柳林、沙門站)—碧沙崗綜合服務中心(包括五一公園、碧沙崗、綠城廣場站),另一條是中心城區(包括紫荊山、黃河路、關虎屯站)—碧沙崗綜合服務中心。
二者構成了除東西向和南北向之外最大的客流交換線路,而地鐵5號線恰恰連接了該區域。可以預見的是,花園路—中原路段將會成為5號線最為繁忙和擁擠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