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新鄉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新鄉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信用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新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生芳表示,為持續提升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該市各級各部門積極作為,采取有力舉措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該市不斷完善信用建設體制機制,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要求,制定相關制度文件,設立市信用中心,推進信用信息征集、交換、發布和使用管理,提供信用信息公開、查詢、共享服務;持續加強信用信息歸集整合力度,市縣兩級信用信息平臺已全部建成并互聯互通,為全面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諾制度,累計梳理可實施信用承諾事項296項,歸集主動公示、容缺受理、審批替代、證明事項、行業自律、信用修復等6類信用承諾,不斷優化政務審批流程,為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便捷、貼心的政務服務。
此外,該市強化應用事中信用評價結果,探索建立全覆蓋、標準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體系;建立完善守信激勵機制,聯合獎懲系統與多個平臺和47家市直單位實現了數據對接及功能嵌入,為守信企業提供各項激勵措施;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誠信缺失問題和經濟社會領域出現的失信突出問題,積極推動失信專項治理,對于違法失信嚴重被納入“黑名單”的市場主體,在各項公共服務中全面推進“逢辦必查”“逢報必核”,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會環境;持續提升群眾信用意識,加強誠信宣傳教育,2021年以來,全面提升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著力營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會氛圍。
2021年,新鄉市各級各部門努力推動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效顯現。目前,該市信用平臺改造順利完成,信用信息歸集水平不斷提升,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全面開展,信用承諾類型全部覆蓋,信用聯合獎懲成效顯著,失信專項治理實現清零,信用示范創建成果突出,信用宣傳教育廣泛開展。
新鄉市積極創新信用應用,深入探索“信易+”應用場景,著力在企業融資、行政審批、醫療服務、鄉村振興等領域率先突破,推進“信易貸”“信易批”“信易醫”等20余項信用惠民便企應用,構建“誠信受益、信用有價”的社會氛圍。
王生芳表示,該市將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制度機制,著力在信用體系建設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探索形成一批可供復制推廣的典型經驗,推動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問:在案件執行過程中如何打擊失信被執行人?采取了什么措施?
新鄉市中院執行局副局長史延麗:被法院強制執行的人和企業,如果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判決,人民法院就可以對其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如果未按指定期間報告財產,或者使用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抗拒執行或者轉移財產、隱匿財產規避執行,人民法院即可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經法院院長批準,可以對其拘傳到場;對沖擊法庭、辱罵法院工作人員的,依情節可以對其罰款、拘留;如果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執行的,情節嚴重的可依刑法追究“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2021年度,新鄉兩級法院共新收集案件46346件,執法41445件,執行到位金額31.51億元。2020年收案28305件,增加了將近40%(18041件)。新鄉法院系統加大對《河南信用條例》的宣傳;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在執行過程中,對待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對待受洪災的企業和個人,設置履行寬期限,給企業一定的發展空間;加強對失信企業的信用修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問:人民銀行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雙牽頭”單位,在推動新鄉市征信體系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人民銀行新鄉市中心支行副行長李新民:近年來,新鄉市人民銀行扎實履行“管理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職責,不斷深化征信體系建設和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強化征信為民理念,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目前轄區共設有自助查詢網點19個,布放自助查詢機29臺;2021年以來,全轄累計受理個人征信查詢27.8萬筆,企業征信查詢7661筆。
二是持續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經為全市113.83萬戶(含長垣市)農戶建立信用檔案,農戶覆蓋率96.59%,共認定信用鄉鎮5個,信用村815個,信用戶55.58萬戶,信用戶占比48.83%。據不完全統計,全轄農戶貸款累計發放59569筆,其中信用貸款15125筆,占比25.39%。
三是高效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2021年以來,累計注冊用戶187個,促成融資交易147筆,融資金額達到118.88億元;積極推進供應鏈融資業務,已篩選并推動轄區新鄉縣及衛輝市的兩家企業達成系統對接平臺意向。
問:新鄉市如何做好市場監管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
新鄉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文芳:2021年,市場監管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實行告知承諾制,鼓勵市場主體主動向社會作出信用承諾,在市場主體登記注冊等審批事項中實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2021年以來共辦理涉及市場主體信用承諾代替各類證明性文件的行政審批1288件;在日常工作中積極使用聯合獎懲系統,辦理行政審批累計查詢獎懲信息4000余次,今年共對45家單位發放告知整改書,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同時,市場監管局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按照低風險、中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四個信用風險等級,分別設置不同的抽查比例,各部門開展本部門抽查134項,開展跨部門聯合抽查28項;充分發揮信用修復機制在鼓勵失信主體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為、依法誠信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市場主體誠信守法經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信用監管效能。
編輯:張恒 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