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龔敬涵 振宇
平頂山市郟縣茨芭鎮齊村“胡甲刀”,作為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郟縣極具地方特色的一項民間傳統技藝,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近年來,郟縣搶抓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萬人助萬企”協作機遇,做足“非遺+助企”文章,立足郟縣非遺項目資源,不斷提升“胡甲刀”非遺產品的質量和銷量,為更好傳承非遺項目疊加效應。
在郟縣提到茨芭齊村胡甲刀,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胡甲刀”已有150余年的歷史,是省級非遺項目傳承,靠著傳統的鍛打和磨礪工藝,經過20多道工序精心打造的“胡甲刀”享譽大江南北。
胡甲刀刀具整體樣式美觀、大方,制品面平、潔凈、工藝考究,具有獨特的歷史、藝術和經濟價值,實屬本地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把傳承五代人的好刀,其祖先為春秋時期北方胡國人,刀具鍛造技藝源于“胡刀”。第一代傳承人胡紀州潛心傳承研究家族工藝,能熟練掌握包鋼、折疊鍛打、附土燒刃淬火等鍛造技藝,作品堅韌鋒利。在第二代傳承人胡須柱的手中將夾鋼、燒土淬刃紋鍛造工藝發揚得更加完善,“胡二”刀具自此家喻戶曉。
在第二代、第三代傳承人手上,通過向一些老藝人學習鐵器鍛造技巧及關鍵流程,博采眾長,補己之短。獨創制出了雞冠刀和不銹焊刃夾鋼刀、排骨刀并創立了胡二甲的名號,后改為胡甲刀。而在第五代傳承人胡陽杰的身上,他繼承祖業精心研究不銹產品,推陳出新、傳承老的工藝推出新的產品‘胡甲刀’。在原有工藝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用新材料和祖傳的工藝結合,自己獨創了高鉻鋼的鍛打工藝。
“胡甲刀、刀體刃薄背厚前重后輕,重心靠前、斬切省力。刀身經反復鍛造鋼硬不豁、不卷刃、鋒利、經久耐用,是我們本地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傳統銷售模式比較單導致銷量一般,通過商務局電商服務專班手把手傳授網店運營技巧,胡甲刀已在淘寶店、天貓店開設網上店鋪。目前我的產品已通過電商平合已銷往全國各地。”胡甲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五代傳承人胡陽杰介紹說。
胡甲刀具廠現有廠房十幾間建筑面積500平方米,設備十六臺,擁有員工25名,固定資產五十多萬,擁有胡老二和胡甲刀兩個商標。但由于缺乏電商運營專業知識,產品一直在有限的進行傳統渠道的銷售。面對這種非遺傳承企業在發展中遇到了產品銷量不高、銷售渠道過少等問題,郟縣商務局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員來到郟縣胡甲刀刀具廠,從了解企業現狀幫助企業開通網上店鋪,現場指導企業處理運營中遇到的難題,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在電商專班的支持和幫助下,非遺產品“胡甲刀”重新煥發了生機,創新推出一系列的刀具產品,為進一步豐富郟縣非遺項目產品的種類和附加值提升奠定了基礎。
編輯 苗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