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劉勰 通訊員 王健霞 張潔
持續強化政治監督,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回望過去的五年,與一個個關鍵詞一起躍動的,是紀檢監察干部履行監督第一職責的鏗鏘步伐,是我省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印記。
強化政治監督 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深秋時節的蘭考黃河灘區,蘆葦搖曳,林草繁茂。
“老鄉,在這兒工作咋樣啊?”“好啊,不僅環境好,工資還不少。”日前,在灘區農場工作的蘭考縣東壩頭鎮壩頭村村民孫廣斌,遇到了來督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的縣紀委監委督導組,談起自己的工作,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對落實“四個著力”、打好“四張牌”、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促進革命老區“兩個更好”等情況的政治監督,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跟進監督,全省查處違反政治紀律案件2515起、處分2986人,督促各級黨委、政府把政治責任、紀律作風落實在藍天白云里、青山碧水間。
從炎炎夏日到瑟瑟深秋,一家家企業實地走訪,一個個項目現場督導,一個個問題就地解決,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主動融入“萬人助萬企”活動、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監督治理,組織紀檢監察干部“訪萬企·解難題”,共走訪企業17437家,督促為企業解決各類問題3090個,查處損害營商環境的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558起,助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高地。
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災后重建中,既當“監督員”又當“戰斗員”;在全省五級黨組織集中換屆中,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聚焦“三新一高”的貫徹落實開展監督;加強對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監督檢查……緊跟習近平總書記步伐,緊扣黨中央節拍,緊貼河南實際,緊系老百姓期盼,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以有力有效的政治監督服務全省大局。
做實日常監督 激勵干部秉公用權擔當作為
決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話”、用錢“一支筆”……“一把手”如果缺乏有效監督,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
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抓住“關鍵少數”和管好“絕大多數”相統一,把監督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監督于問題未發之時,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問題,最大限度激發干部積極性。
監督,要在緊抓“關鍵少數”,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研究制定加強上級監督、做實同級監督、支持下級監督的15條具體措施,開展紀委書記與下一級黨組織負責同志明責談話、監督談話、提醒談話,督促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擔當必作為。
監督,重在貫通“兩個責任”,貫徹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推動省轄市和省直單位黨組織出臺主體責任清單,制定落實紀委監委監督責任清單、省紀委監督檢查辦法,推動“兩個責任”形成合力。
拓展監督渠道,實現日常監督無死角、全覆蓋。在打通紀檢監察“最后一公里”的基礎上,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村(社區)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土地征收補償等情況,開展重點“三資”提級監督試點,有效糾治“三資”管理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堅強保障。
措施得力,成效斐然。五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44.7萬人次,其中第一、二、三、四種形態占比分別為59.0%、31.2%、4.5%、5.3%,有效發揮了懲治震懾、懲戒挽救、教育警醒的綜合功效。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保護黨員權利,為2061名黨員干部澄清正名,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內生動力。
縱深推進改革 提升監督治理效能
從2017年11月14日全省召開動員部署會,到2018年2月6日全省最后一個縣監委掛牌組建完畢,僅用85天全部完成省本級、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范區、157個縣(市、區)人員轉隸、機構組建、監委掛牌等工作,我省紀檢監察工作新的一頁就此開啟。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著眼于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省紀委監委一體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國家監察體制和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推動“形”的重塑、“神”的重鑄。
改革讓責任越壓越實。全面加強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領導,堅持以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統領牽引,建立黨委分析反腐敗形勢、聽取重大案件情況報告等制度,制定貫徹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具體措施、重大事項和突發事件報告規定,把黨的領導貫穿紀檢監察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改革讓鐵拳越攥越緊。紀檢監察“雙劍合璧”,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優化內設機構、職能權限配置,形成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紀檢監察機關與司法機關問題線索移送、刑事審判協調、技術調查配合等機制,促進紀法雙施雙守。五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45.4萬件,立案15.6萬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7.9萬人。
改革讓“探頭”越擦越亮。省紀委監委向省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監察組39個,向濟源示范區派出紀工委監察工委,向6家省管金融企業派駐紀檢監察組,向38所省管本科高校派出監察專員,壓實34家省管企業紀委工作責任,實現對省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全覆蓋;規范設置方式、工作模式,實現派出鄉鎮(街道)監察專員辦公室全覆蓋;強化“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健全工作機制,“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不斷彰顯。
以改革為先導,向創新要動力。五年來,在中原大地上,紀檢監察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不斷創新,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巡察監督貫通協調的格局進一步構建,通過監督發現問題癥結、督促整改落實、倒逼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有形覆蓋”與“有效覆蓋”實現有機統一,制度優勢正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 (編輯 施尚景)
持續強化政治監督,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回望過去的五年,與一個個關鍵詞一起躍動的,是紀檢監察干部履行監督第一職責的鏗鏘步伐,是我省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印記。
強化政治監督 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深秋時節的蘭考黃河灘區,蘆葦搖曳,林草繁茂。
“老鄉,在這兒工作咋樣啊?”“好啊,不僅環境好,工資還不少。”日前,在灘區農場工作的蘭考縣東壩頭鎮壩頭村村民孫廣斌,遇到了來督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的縣紀委監委督導組,談起自己的工作,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對落實“四個著力”、打好“四張牌”、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促進革命老區“兩個更好”等情況的政治監督,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跟進監督,全省查處違反政治紀律案件2515起、處分2986人,督促各級黨委、政府把政治責任、紀律作風落實在藍天白云里、青山碧水間。
從炎炎夏日到瑟瑟深秋,一家家企業實地走訪,一個個項目現場督導,一個個問題就地解決,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主動融入“萬人助萬企”活動、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監督治理,組織紀檢監察干部“訪萬企·解難題”,共走訪企業17437家,督促為企業解決各類問題3090個,查處損害營商環境的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558起,助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高地。
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災后重建中,既當“監督員”又當“戰斗員”;在全省五級黨組織集中換屆中,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聚焦“三新一高”的貫徹落實開展監督;加強對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監督檢查……緊跟習近平總書記步伐,緊扣黨中央節拍,緊貼河南實際,緊系老百姓期盼,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以有力有效的政治監督服務全省大局。
做實日常監督 激勵干部秉公用權擔當作為
決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話”、用錢“一支筆”……“一把手”如果缺乏有效監督,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
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抓住“關鍵少數”和管好“絕大多數”相統一,把監督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監督于問題未發之時,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問題,最大限度激發干部積極性。
監督,要在緊抓“關鍵少數”,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研究制定加強上級監督、做實同級監督、支持下級監督的15條具體措施,開展紀委書記與下一級黨組織負責同志明責談話、監督談話、提醒談話,督促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擔當必作為。
監督,重在貫通“兩個責任”,貫徹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推動省轄市和省直單位黨組織出臺主體責任清單,制定落實紀委監委監督責任清單、省紀委監督檢查辦法,推動“兩個責任”形成合力。
拓展監督渠道,實現日常監督無死角、全覆蓋。在打通紀檢監察“最后一公里”的基礎上,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村(社區)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土地征收補償等情況,開展重點“三資”提級監督試點,有效糾治“三資”管理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堅強保障。
措施得力,成效斐然。五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44.7萬人次,其中第一、二、三、四種形態占比分別為59.0%、31.2%、4.5%、5.3%,有效發揮了懲治震懾、懲戒挽救、教育警醒的綜合功效。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保護黨員權利,為2061名黨員干部澄清正名,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內生動力。
縱深推進改革 提升監督治理效能
從2017年11月14日全省召開動員部署會,到2018年2月6日全省最后一個縣監委掛牌組建完畢,僅用85天全部完成省本級、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范區、157個縣(市、區)人員轉隸、機構組建、監委掛牌等工作,我省紀檢監察工作新的一頁就此開啟。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著眼于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省紀委監委一體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國家監察體制和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推動“形”的重塑、“神”的重鑄。
改革讓責任越壓越實。全面加強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領導,堅持以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統領牽引,建立黨委分析反腐敗形勢、聽取重大案件情況報告等制度,制定貫徹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具體措施、重大事項和突發事件報告規定,把黨的領導貫穿紀檢監察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改革讓鐵拳越攥越緊。紀檢監察“雙劍合璧”,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優化內設機構、職能權限配置,形成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紀檢監察機關與司法機關問題線索移送、刑事審判協調、技術調查配合等機制,促進紀法雙施雙守。五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45.4萬件,立案15.6萬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7.9萬人。
改革讓“探頭”越擦越亮。省紀委監委向省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監察組39個,向濟源示范區派出紀工委監察工委,向6家省管金融企業派駐紀檢監察組,向38所省管本科高校派出監察專員,壓實34家省管企業紀委工作責任,實現對省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全覆蓋;規范設置方式、工作模式,實現派出鄉鎮(街道)監察專員辦公室全覆蓋;強化“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健全工作機制,“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不斷彰顯。
以改革為先導,向創新要動力。五年來,在中原大地上,紀檢監察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不斷創新,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巡察監督貫通協調的格局進一步構建,通過監督發現問題癥結、督促整改落實、倒逼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有形覆蓋”與“有效覆蓋”實現有機統一,制度優勢正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