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南陽市新野縣項目建設“交地即發證”改革在全省率先落地。實現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續的當天即可為用地單位同時頒發不動產權證書、交地確認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實現了交地與發證同步。成為繼“交房即發證”后,提升工作效能、推進提速增效,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重大舉措。
“這項改革新舉措,給企業提供了很大便利。政府審批提速,為項目盡早開工建設搶出了寶貴時間。”在新野縣新中醫院遷建項目現場,該縣頒出首本“交地即交證”不動產權證書,一次性拿到交地確認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不動產權證書》的建設項目負責人說。“按照以往流程,企業競得地塊后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繳納稅費金后,辦理交地手續,再委托開展地籍調查,最后到窗口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如今,政府部門把不動產登記等工作前置,減少了我們大量工作,企業只需申請,拿地當天就能領證,為項目后續建設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
“企業少跑腿、交地即發證”的背后,是該縣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推進不動產登記改革提速的有效舉措。今年以來,該縣通過梳理土地使用權首次登記和土地出讓的流程,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實現交地與發證“雙同步、零時差”,由此衍生的‘交地即發證’服務新模式,是由不動產登記部門將不動產登記工作向前延伸到土地供應環節,主動介入對接、靠前服務企業,把原來土地供應之后再進行不動產登記的串聯辦理流程,變成同步并行辦理,實現了土地交付和不動產登記的‘一站式’服務,這項新模式是不動產登記主動向各環節各領域延伸服務的一項創新,讓企業和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更快捷、更方便、更滿意。
“今后,我們將在全縣范圍內推廣‘交地即發證’新模式,在新中醫院項目取得突破的基礎上,發揮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探索推進不動產登記新舉措,通過各項業務的互聯互通,貫穿于地塊建設的全生命周期。同時,發揮自然資源系統整體優勢,確保各環節調查作業相互銜接、地籍調查成果共享沿用,杜絕重復測繪收費,通過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流程再造等措施,減少辦件手續和材料,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讓企業和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政務服務的速度和溫度。”該縣營商環境辦工作人員馬立峰介紹道。
編輯:張恒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