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上的人,從黑發到銀發;書桌上的筆,從嶄新到沒墨。
一代又一代,教書育人的崗位上,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傳承著教案、傳承著教學辦法,更傳承著文化、傳承著師者初心。
如今,新一代的教師走上了講臺,扛起了前輩們的擔子。
他們說,要用青春的活力,更加堅定而踏實地走在教學之路上。
青春的力量,在講臺發光,照亮校園也照亮了學生們的人生。
李蘭:用學習破解“熊孩子”難題
1993年出生的李蘭,于2018年來到了鄭州市管城區魏河小學,先后擔任五年級、六年級語文教師及班主任工作,始終兢兢業業,多次獲得區級和校級榮譽。
她還記得,2018年剛剛踏進教師隊伍時,一上來就接受了一個“難帶”的班級。
這個班上的孩子相比其他班要更“活躍”一些,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李蘭沒有一絲猶豫,毅然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起初,面對著這群“熊孩子”,她顯得束手無策。
于是,在課下,他不斷請教老教師班級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并向之前的老師了解班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通過和孩子們的“斗智斗勇”,慢慢地,她學會了“對癥下藥”,總結出了應對班級問題的種種策略,班級管理也慢慢得心應手起來。
經過幾年的磨練,李蘭迅速成長,面對學生的問題,她不再畏懼,而是有自己獨到的方法。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外,她總是微笑著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真誠地與他們交往,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對那些家庭情況特殊的孩子,她會給予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激勵和引導,走進他們,溫暖他們的心。
剛剛畢業的六年級學生曾說:“真舍不得離開李老師,她要能一直教我們就好了!”
賈富麗:讓平凡無悔
今年26歲的賈富麗,已經有了三年的教齡,其中還包括去下鄉支教的一年。
這位鄭州市管城區銀鶯路小學的教師,以“讓平凡無悔”為信條,始終保持青春的昂揚向上,一心撲在教育教學道路上。
2020年9月,賈富麗選擇了下鄉支教,去到了沈丘縣付井鎮夏莊小學。
在那里,她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老師的使命感,懂得了老師對于學生的重要性。
下鄉支教一年的時間里,從體育課需要帶好幾個班級到數學課只需要關注一個班級,賈富麗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學會了用孩子的方式走進他們的世界。
課間的時間她會和學生們聊天,也會在課間的時候和學生一起跳繩,玩游戲,去融入他們的童年,她會教學生們一些小時候玩的游戲,比如:跳皮筋、跳方格、抓石子、挑雪糕棍……
賈富麗回憶說,孩子們的淳樸善良總會一次次擊中她的心,即使孩子們有時候也會調皮搗蛋,但在需要他們聽話的時候又總能乖乖地等你。
在和學生拉近關系的同時,賈富麗還十分注意學生的養成教育,幫他們培養良好的習慣。
她要求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就把作業做完,晚自習放學的時候檢查他們的作業。
課間的時候會要求學生做眼保健操,中午的時候就會要求他們睡午覺。
沙漠:以我青春,書寫可愛美麗
青春是噴薄欲出的活力與朝氣,更是激揚向上的斗志與作為。
這一點,沙漠體會尤深。
這位鄭州市管城區青山路小學的教師,始終熱愛著教師這個職業,并把不斷提升自己作為職業道路上的最大動力。
(沙漠 左一)
踏上工作崗位后,沙漠擔任著學校的英語教學工作。
為了使學生們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他每天忙著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特別是在期中、期末復習期間搜集試題,刻印試卷,花費了許多休息時間。
作為一名教師,沙漠深知只有自己擁有了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因而,自身知識的完善、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
為了使自己成長為一名高素質的新世紀教師,他利用業余時間給自己充電,工作以來參加了教育本科自我研修,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鄭州大學,為工作的開展和繼續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學習給了沙漠前行的助力,更讓他在不斷前進中實現了自我的飛躍。
近年來,沙漠先后獲得市級英語優質課一等獎、市級技能比賽一等獎、市級技術融合課一等獎、區級優質課一等獎四節、區級觀摩課一節等,在此期間獲得了“管城回族區教育教學先進個人”“管城回族區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