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堅持?
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的學生們說:“堅持是每次舞蹈課上痛得掉淚還不曾放棄,是每天操場上朝著夢想堅持奔跑的毅力,是畫畫時為不讓襯布像圍脖而反復的練習,是把夢想寫在每天能看到的地方去努力,是無數學生重選方向后織繪夢想的自己!”
考上一所好大學有多難?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的學生們用堅持和毅力做了回答。
“你只需要每天進步一點點,等待你的就是你想要的答案。”黃科附中畢業生牛文凱用堅持換來了河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從普通到典范,你要做的就是堅持
初見馬怡婷,有點靦腆、皮膚有點黑,她這樣調侃自己:作為一個女孩子,我沒有發現自己任何的優點和長處。
來到學校軍訓的第一周,同宿舍的女孩兒都有說有笑得很快結成好友,但她卻在坐在上鋪發呆。
“給媽媽打了個電話,我說我不想上了,但是媽媽一直鼓勵我,老師知道以后也開導我。”馬怡婷說。
高一下半學期,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結合學生們的特點,為學生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專業。
“剛學美術的時候,我就找過班主任想轉班級,老師鼓勵我堅持一段時間。”
沒過多久馬怡婷又想換畫室,給班主任的理由是:我學不會!
因為是零基礎學美術,馬怡婷剛開始畫畫時總被拿來當“反面教材”,襯布畫得像圍脖。
但是她沒有覺得這是打擊人,反而覺得這是在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放學后老師單獨留下她,為她再次講解畫圖結構和色彩搭配。
“別人一天畫四張不同的畫,老師就讓我一天畫一張,就這一幅畫一直畫下去,慢慢地我的成績就提升很多,自己看到作品也感覺有很大進步。”馬怡婷說。
“從剛開始被當反面教材,到作為典范被老師在班里表揚,在班里和同學分享我的學習心得。”馬怡婷覺得了,要是沒有老師的課后輔導,自己也真的不會畫出七彩人生。
“老師鼓勵我,專業課就是隨心所欲,想畫什么就畫什么,去找自己的畫風,對自己有要有信心。”馬怡婷說。
填報志愿時,馬怡婷對能否考上南昌大學沒有底氣,但是老師通過查分專業對比以后,就鼓勵她沖一下。
查到自己考入南昌大學那一刻,馬怡婷第一時間給班主任崔彬打了電話:“感覺班主任比我都開心。”
奔跑的少年用畫筆圓夢
“通過觀察,把眼睛看到的用筆表達出來,由球體到蘋果、由圓柱到茶杯的轉變。在瓶頸期,老師與你一起等待,只要堅持畫下來自己就有成長。”美術教師曹靜波說。
分享經驗的時候,范藝文說,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去想著放棄,積極地去面對,及時解決。
正是這種不放棄的精神,讓學生陳明洋在學校操場的跑道上一跑就是兩年半。
選擇美術專業以后,陳明洋就從最基礎的一個蘋果、一個桌子、一塊布開始畫起。
高考一百天沖刺的時候,老師的心理輔導讓陳明洋很快就靜下心來。
“來到學校的那一刻,我心想,我的三年高中生活總要留下來點什么。”
陳明洋總是第一個進班,每天晚飯以后去操場跑步半小時。
“文化課、美術專業課學習都比較緊,在跑步的過程中也能緩解了壓力,跑步的堅持給我很大的支撐。”
兩年半的時間,只要是在學校:
教室里那個心懷夢想的少年畫筆沒有停,操場上那個奔跑的少年腳步沒有停。
當得知自己考上河南科技大學的時候,陳明洋激動地哭了,他重回學校,圍著操場跑了一圈,跑最后一圈,就要和奮斗的三年的母校告別。
“感謝母校為我提供那個操場,指導我人生的導師和不放棄的同學,是他們支撐了考上大學,圓了我的執念和執著。”陳明洋說。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與馬怡婷不同的是,喜歡聽歌的范藝文覺得自己有一些音樂天賦,愛聽歌、唱歌!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范藝文在播音主持和音樂之間徘徊,經過專業老師指導以后,還是選擇了自己的最喜歡的音樂。
“因為喜歡,學的過程中就有興趣在選擇專業課的時候我是好好學習,老師管理得也比較嚴格。”
但喜歡和專業又是不一樣,當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范藝文覺得專業課的每一項都比較難。
“我總是跟著老師,不會的就去及時問。”范藝文說。
為了培養音樂專業學生們的膽識,學校老師除了組織他們唱歌之外,中午時在學校門口練習。
“專業課老師一直讓我保持心態的平衡,學習和心理上遇到問題就直接找老師,老師也會及時幫我解決。”范藝文說。
在早晨進班練聲音,晚上學習音樂理論常識,這成了范藝文三年每天都循環的一個動作。
三年付出終有回報:范藝文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四川音樂學院。
把夢想貼在自己能看得到的地方
初見學生牛文凱:說話大方、性格外向,更喜歡與別人交流。
正是因為這個性格,老師和家長為入學成績不錯的他在編導和播音專業徘徊的時選擇了專業:播音主持!
“入學第一天,考入河南大學就是我的夢想,我把河南大學的校園照片貼在課桌上,把河南大學四個字寫在書本上。”牛文凱說。
高考百日沖刺當天,牛文凱精心挑選了一盆竹子,在竹子上寫下河南大學四個字以鼓勵自己。
“河南大學這是四個字陪伴了我三年,三年里當我學不進去的時候,我就會抬頭看看這四個字。班主任朱春艷就找我談心,鼓勵我、教我學習方法。”
得知自己圓夢河南大學的那一刻, 牛文凱說:即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我知道堅持了三年一定有一個好大學,但是讓我意料之外的是自己能考入夢想的大學,學校改變了的人生方向。”牛文凱說。
牛文凱說,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認可的學校,與其說你想法的認可學校,不如去努力做到最好,自己認可自己。
在選擇專業上,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通過各種社團活動,讓學生們對專業課有了初步的直觀了解。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兩個專業,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與家長見面,讓學生家長清楚該專業。
“初選時,學生可選兩個專業作為定向方案;測試時,老師們優先選擇第一專業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如老師們認為第一專業不太適合,則會安排第二專業測試,由家長和學生確認。”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專業辦主任孟慶菊說。
全班48人有41人本科雙過線,學生眼里的嚴老師是這樣練出來的
學生美術零基礎,咋辦?
當學校分班以后,48位學生里超一半學生都是一張白紙,這讓美術班班主任崔彬發了愁。
因為要緊抓文化課和專業課,學生們的時間被壓縮:中午、晚上學生不允許離校,晚上還有晚讀。
在學生眼里,崔彬就是嚴的代言人。
“中午為什么不讓出去”
“老師你太嚴,我接受不了。”
給他寫小紙條的學生越來越多。
“我把孩子們的反饋的信息整理以后,利用大課間的時間給他們組織開展了一個問答交流會,師生們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也彼此有了信任。”
“當孩子們走進班的那一刻,我就想,首先要給他們相信我、對我有耐心。”
他為班級定了一個大目標:爭取更多的學生考入心儀的大學。
就這樣,崔彬利用課前5至10分鐘的時間:每周定一個主題,每一個學生都要上臺講或者表演的感想。
“我讓零基礎的學生制定一周學習安排,一周下來給自己打幾分,自己觀察自己,試用以后慢慢地發現學生進步很大。”
成績有進步,學生們也從被動制定計劃變為主動問崔彬自己做的計劃是否合理。
大家共同朝著一個目標前進,最終全班48人有41人本科雙過線,
看到這個成績,崔彬說此刻最大的想法就是欣慰和自豪。
與他們一樣,2021年,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的零基礎考入理想大學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考入鄭州大學的海鑫淼、李詩雨、姚夢雪;
考入河南大學的張樂樂;
河南師范大學的王冠博;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劉博博;
他們無一不是零基礎。
而2021年,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本科上線人數達到356人,,較藝術類本科高7個百分點,其中藝術類A段雙過線201人,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平進優出”的教學承諾。(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