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中考正在進行中,今天,河南商報考學君邀請了鄭州外國語中學的老師為大家點評今年的中招試卷。
先來看看今年中招語文試卷難度如何,對接下來的學習有什么指導作用吧。
點評教師:鄭州外國語中學九年級語文備課組長 周娟
周娟說,2021年河南省中考語文試卷,總體來說比較平和,試題難易適中,題目具有區分度,題型穩中求新。
整套試卷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要求,加強學生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全面考查學生的積累、理解、概括、表達、分析、鑒賞、探究、創造等多種能力。
具體來說,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依標扣本,立德樹人。
古詩文默寫中涉及的《論語》《送東陽馬生序》《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己亥雜詩》《行路難》等篇目和名著閱讀中涉及的《西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著作以及古詩文閱讀中涉及的《出師表》《漁家傲•秋思》等名篇,均以課程標準的相關建議篇目為準,而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語文能力的考查,也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為依據。
生活即語文,潤物細無聲。
試題既善于保證能力考查的全面、科學又格外重視語用材料的價值導向,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
古詩文默寫中涉及了樂學、理想、進取等精神品質;名著閱讀中要求學生結合保爾面對考驗時的表現來談一談對保爾可貴品質的認識;記敘文《舵鏈》屬于軍旅題材的小說,弘揚了軍人的崇高精神。
這些語用材料,讓學生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有助于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穩中求新,滲透素養。
河南中考考點相對穩定,但每年都會謹慎地求變求新,注重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與探究能力。
學生在審題時要格外認真,審出題干中的關鍵要求。
名著閱讀的第二個小題要求學生“從保爾面對這些考驗的表現中”談一談“體會到了他的哪些可貴品質”。乍一看這個題目就是在考察人物形象。但不細心的學生可能會只是泛泛地去寫保爾的經歷,或者只會關注保爾經歷的一些考驗,卻沒有寫清楚保爾面對這些考驗時的具體表現。
第5題讓學生“參考示例,從兩個備選時空艙中任選一個起一個四字艙名,并從內容和表達效果兩個方面簡述理由”,學生首先要能全面而準確地觀察出畫面特點,才能用簡潔的四個字為其命名,其次還要能發現示例的表述結構及重點,這樣才能準確全面地簡述理由。
試題的設置在切入角度上追求既能貼近學生生活又能巧妙滲透核心素養。
《漁家傲•秋思》中讓學生說一說“衡陽雁去無留意”為什么是“雁”而不是“燕”,這道題非常棒。
它來自學情:混淆“雁”和“燕”是學生默寫中常見的錯誤,而且有些學生訂正過后又會出錯。機械訂正收效不大,真正能讓學生寫準確的方法只有一個: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字的意思,理解這個詞在傳統文化中被賦予的內涵,理解一個意向常有的情感鏈接。
正如“燕”和“雁”,在古詩詞中常見,學生如果明白“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就能準確書寫“誰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識燕歸來”,如果能明白“鴻雁”是相思的載體,就能準確書寫“歸雁洛陽邊”“衡陽雁去無留意”。
這道題不但滲透了語文核心素養,也以考促學,讓學生再次認識到古詩背默的正確打開方式。
三、尊重個性,引導深思。
作文要求圍繞“開始”這一話題選取不同的寫作任務:
(一)請以“從開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向“成長足跡”欄目投稿;(二)“當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不妨先把手頭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不妨沉下心來想一想,多種渠道問一問,各種方法試一試。”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簡單的議論文。
“開始”這個話題,很自然地就能讓孩子們聯想到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每次收獲成長、啟迪的時間節點,是開始;每次遇到新的人、事、物,是開始;每一次清零再出發,是開始……人生中有太多的開始。
今年河南省中招作文仍然充分注重了作文的“選擇性”“導向性”和“可寫性”,給孩子們充分的寫作和展示空間,同時也注重學生思維方式、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作文穩中出新,注重情境的設置,一個情境下設置兩個任務,自由選擇。
一個情境統攝下的兩個任務有關聯又有區別:關聯主要體現在兩個寫作任務的展開都要圍繞“開始”這一話題;區別主要體現在文體要求上,記敘文“從開始”要求學生要敘成長經歷,抒內心情愫;議論文給了一段材料,材料前后呈現并列的關系,且帶有明顯的觀點性,暗示學生要從材料出發,凝聚自己的哲思,形成鮮明的觀點。
一個情境,話題給定,兩個任務,兩種文體,可敘可議,審題難度不大,距離學生生活不遠,想要有話可寫不算太難,便于學生個性化的表達。
但若想寫好,則需要精心構思:
-
“從開始”這個半命題記敘文從任務目的——向“成長足跡”欄目投稿上看,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長,“我”這個故事和情感的主人公是暗含其中的。
因而學生在構思時要以“我”為中心,挖掘和篩選出生活中最有意義的開始節點。橫線處可填的內容很多,如時間詞“此刻”、“那一天”、“那個夏天”、“這一秒”等;如表事件的詞或短語“那一抹微笑”“那一次摔倒”“那次落淚”……
開始就意味著是一個轉折點,而轉折的指向是成長變化:從不理解到理解,從懦弱到勇敢,從偏激到寬容,從心灰意冷到點燃斗志……呈現出成長變化是關鍵,寫作中要注意依據填寫內容的不同,合理安排敘事的詳略,此外若能選材新穎、以小見大、感情真摯、描寫細膩則會更勝一籌。
2. 議論文以“開始”為話題,材料給出了相應的寫作角度和啟示。
準確立意,先從解讀材料著手。“當你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是一個前提條件,即身處迷茫時,如何開始呢?
材料給了一些建議:“不妨先把手頭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 這就是在暗示我們要從當下開始;“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是一個前提條件,即身處迷茫時,如何開始呢?材料也給了一些建議:“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多種渠道問一問,各種方法試一試”,這就是在暗示我們可以用靜心多思、詢問他人、敢于嘗試等方式打開局面。
由此,緊緊扣住“開始”這一話題并緊密聯系材料提示的角度,擇取其中一點或者多點構思行文即可。行文時要論點鮮明、思路清晰,若能結構嚴謹、論據豐富、論證充分則更容易脫穎而出。
總之,熱愛生活和思考的學生總能寫出真情實感,熱愛閱讀和積累的學生總能寫出深刻的見解。(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