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辦稅“一次不用跑”、數字化解決發票難題……一些辦稅小問題的解決,都讓“智慧稅務”“看得見,摸得著”。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稅收現代化確立了總體規劃。
鄭州市稅務局錨定《意見》提出的“智慧稅務”建設目標,堅持人民至上,聚焦“新、精、進”要求,保持“領、創、闖”勁頭,在全省率先建成網上辦稅數據處理中心,推動網上業務由“分散處理”向集中化、高效化、規范化處理模式轉變,持續優化納稅服務和健全稅務監管體系,得到國家稅務總局、省稅務局和地方黨委政府肯定。
【“集中辦理”,實現服務“不見面”】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縱深推進,河南省電子稅務局網上辦理涉稅業務比例已達到70%以上,申報率已達到99.7%以上,在推動辦稅便利化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在發票辦理、退稅辦理等一些高頻涉稅事項辦理中,仍存在效率低、辦理難、往返跑的現象,這不僅制約了市場主體發展,也潛在誘發稅務人員廉政風險。
針對這些問題,鄭州市稅務局在深入調研、對標學習的基礎上,明確了以“智慧稅務”和“數字鄭州”建設為契機,以“創新發展”為主線,大力實施數字稅務建設、構建高效智能規范稅費服務新體系的工作思路,并于2020年底建成并運行網上辦稅數據處理中心。
鄭州市稅務局副局長李巍介紹:“我們針對納稅人關注的問題,梳理出82項高頻涉稅辦理事項,上收至市級網上辦稅數據處理中心辦理,把以往網上業務‘由各縣(市區)分散處理’的模式,變為‘市級統一受理、集中辦理’,徹底打破了“接觸式”辦稅,大幅提高了網上業務辦理質效,真正實現了服務‘無差別’‘不見面’。”
【數字化技術助力,讓納稅人辦稅“一次不用跑”】
網上辦稅數據處理中心基于效率優先、智能辦理、集約管理、防范風險原則,通過大數據后臺分析應用,優化流程、取消資料、統一標準,借助發票自動郵寄的普及,實現納稅人辦稅“一次不用跑”。
據了解,鄭州市稅務局梳理的由網上辦稅數據處理中心集中辦理事項中,涉及審核即辦類、資料審核類、流轉審批類三大類業務,涵蓋退稅辦理、發票代開、發票限額審批、發票核定及調整等82個事項,目前已經上線了39項,到年底上線全部82項,最大限度減少“接觸式”辦稅,提速網上辦理。
在“統一受理、集中辦理”模式下,退抵稅等附列資料審核的即辦類事項,實現了全流程網上辦,納稅人只需在網上上傳資料,系統自動接受、自動審驗,自動辦理,納稅人再也不用往返跑。同時,該局還制定《增值稅發票核定調整業務辦理工作指引》,統一核定及升版增量標準和尺度,有效避免了隨意調減領票份數、故意拖延辦理等問題,大幅提高了納稅人滿意度和執法規范性。
中心自運行以來,日均業務辦理量近5000筆,累計發售發票83萬份,平均業務處理時長由以往的15分鐘縮短至3分鐘,實現了“集中受理0等待”;票種核定實現了“無風險當日即辦,有風險3日調查反饋”;發票郵寄由以往的“24小時送達”提升至“主城區2小時送達,縣區半日送達”。
【發票“智能核定”,精準破解發票管理難題】
針對發票票種核定、增量增版等業務辦理中效率低、易出錯、人為干預核定等問題,鄭州市稅務局結合實際,開發建設了集“風險預警掃描、發票票種核定、后期分析監控”為一體的全鏈條“發票智能核定”系統。
該系統聚焦“事前”,對人員、票種、領用、申報和風險五大類20項預警指標進行掃描,對于涉嫌虛開或不符合辦理條件的事項,能夠自動判定給出“不予辦理”或“轉分局調查”的建議;“事中”,對未觸發風險預警指標的事項,能夠根據不同類型、情形、條件等設定的指標模型,自動運算給出核定發票版面和數量的建議,提供工作人員辦理票種核定;“事后”,圍繞服務、風險、質量設置了三大類39項監控指標模型,能夠對準確核定、風險控制、質量合規等進行監控預警,切實實現了發票核定“自動審”“主動判”“精準推”,一方面促進了“精細”服務、“精準”監管,另一方面減輕了工作負擔,減少了人為干預,工作質效大幅提升,納稅人滿意度顯著增強。
鄭州市稅務局局長張濤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拓展網上辦稅數據處理中心業務范圍,持續探索‘以數便民、以數治稅、以數咨政’新途徑,以更優質、更高效、更智能的辦稅繳費服務新體系,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為高質量推進稅收現代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