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市廳級老領導赴南陽臥龍崗文化園考察暨市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該市臥龍崗下舉行。
即將建成的占地2200多畝的臥龍崗文化園,不僅是南陽人的精神家園,也是城市的一個綠核綠肺,更是城市的一個生態空間。臥龍崗文化園作為市委、市政府“九大專項”中“建設國內知名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專項的龍頭項目,2018年底全面啟動征遷,2019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先后投入資金20多億元,拆除搬遷了武侯祠周邊的腫瘤醫院、烈士陵園、安裝公司家屬院以及村莊、棚戶區等一大批影響武侯祠環境風貌的建筑和“散亂污”企業,征遷房屋20多萬平方米,封堵了臥龍路,實現了復崗連脈。
在當前城市建設用地集約昂貴的情況下,臥龍區調整200多畝建設用地為生態綠地,使臥龍崗累計新增綠地1000多畝,下決心建設2000多畝的生態園林。臥龍崗文化園目前水系面積260余畝,園林綠化面積850余畝,植物總數1000余種,全面建成后將再現老舍筆下“臥龍崗下萬頃桑麻,臥龍崗上林光如畫”和《三國演義》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的良好生態環境。
生態興則文明興,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臥龍區10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7條3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以上的河流、31座中小型水庫、近萬座坑塘堰壩,特別西北部七百多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地,山水交相互映,處處山清水秀,是南陽市的生態屏障。近年來,該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鄉村治理農村坑塘,修建村頭游園,實現了“水清岸綠,蟬噪蛙鳴”;成功爭取到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對城區北部泗水河、麥河流域進行系統綜合治理;在中心城市增綠植綠,公園、游園、綠廊、綠地越來越多,實現了“開窗見綠、出門入園”。(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