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付首鵬 通訊員 李炳輝 武少波
時下正是大蒜成熟上市的季節,5月20日,在洛陽市宜陽縣三鄉鎮灘子村橋頭一大蒜收購點,有人在分揀,有人在裝袋,還不時有農民前來對接銷售大蒜,一派繁忙景象。
宜陽縣三鄉鎮有著悠久的大蒜種植歷史。三鄉大蒜具有蒜皮淡紫色、薄如紙、易剝皮,耐儲藏,蒜形飽滿,頭大瓣齊,清白如玉,辛辣味濃,汁液不沉淀、隔夜不變味等特點,是酒店、家庭必備的綠色佳品。
近年來,當地發揮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種植結構,發展大蒜特色種植,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2020年,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三鄉鎮大蒜種植面積達到5000余畝,農民人均增收2400元。同時,三鄉鎮水溝廟大蒜獲國家地理標志注冊證,“三鄉大蒜”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
位于三鄉鎮吉家廟村的綠康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可種植紫皮大蒜300余畝,從購置蒜種、種植、管理到收獲,還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三鄉鎮吉家廟村黨支部書記李治國說,今年大蒜每畝產量在4000斤至4500斤,市場價每斤約1.5元,預計畝均毛收入六七千元,凈收入約4000元。
三鄉鎮黨委書記王國杰說,該鎮將努力擴規模、提質量,逐步形成從種到收,再到冷藏、銷售、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用“蒜”盤撥響鄉村振興協奏曲,讓群眾種植的“小舞臺”,變成群眾共同致富的“大天地”。(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