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000年前的賈湖骨笛開始,笛聲就一直在中原大地上飄揚,隨著時代的發展,笛子吹奏也呈現出許多新風格。
5月19日晚,由河南歌舞演藝集團主辦的王振笛子獨奏專場音樂會,在河南省藝術中心上演,其獨特的充滿激情與新生活氣息的演奏,讓觀眾耳目一新,現場反響熱烈。
國家一級指揮張列受邀指揮,笛子協奏曲《風入嵩》全國首演
本次音樂會的一大亮點是,國家一級指揮張列受邀現場指揮。張列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指揮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常任指揮及樂團創作研究室作曲。
當晚的演出精彩紛呈,從詩經“知我者,謂我心憂”的《遐想》,到古曲《陽關三疊》里深摯的惜別之情,到描述昭君在塞外思念故國的《妝臺秋思》……聽眾徜徉在詩意的時光長河里。紅色曲目《延河畔上迎親人》《小放牛》將人帶到激情的革命時代,而暢快的《鄉歌》《牧民新歌》等曲目,更是將不同地域的音樂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和一般十余人樂團的傳統小型音樂會不同,此次專場音樂會由河南民族樂團聯袂演出,樂團成員達七八十人,涵蓋了主要民樂種類,如琵琶、古箏、二胡、嗩吶、笙、中阮、大阮等,為整場音樂會增添了更多繽紛色彩。
“絲竹奮逸響,新聲妙入神”。除了笛子吹奏之外,篪、管子、古箏的三重奏《陽關三疊》,以及塤與古箏的二重奏《遐想》,都讓觀眾領略了王振的高超的演奏技巧,感知到古老民族樂器的優美音色和表現力。
王振,河南南陽人,著名青年笛子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嫻熟笛、簫、塤、篪等樂器演奏。其所擅之曲,亦古亦今,推陳出新;其演奏風格,集南派北派之長,承新派曲風,富于歌唱性,自成一格。
為獻禮建黨100周年,此次演奏會特別創作了一首以河南嵩山為靈感的笛子協奏曲《風入嵩》,并系全國首演。20多分鐘的協奏曲,將觀眾帶入到嵩山千古悠悠的情境之中。
王振說:“嵩山為五岳中的中岳,是華夏文明的核心發源地,自古人杰地靈,不僅有瑰麗風光,更有深厚人文,創作《風入嵩》這首曲目就是為了展現咱們中原大地的山河氣象、別樣魅力。”
公益性演出傳播民族音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笛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此次笛子獨奏會旨在弘揚傳統古樂文化的同時,也讓觀眾更深層次的認識中國的傳統樂器。
本次鄭州站演出為純公益性演出,觀眾大部分為有助于推廣民族音樂事業的企業家、文化界人士和青年學生。王振說:“希望通過此次音樂會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讓大家了解到民族樂器的精髓,全面了解笛子的魅力和風采,并在觀眾尤其是孩子的心目中產生影響力。”
近年來,民樂風潮掀起陣陣波浪,許多視頻平臺上傳統民樂大放異彩,古樂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
作為笛子演奏的新派傳承人,王振的表演風格兼具北方的粗獷和南方的細膩,動聽悠揚、剛柔并濟。王振表示,接下來將會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樂器進校園的工作,希望以青年人為主導,推廣傳統古樂文化,更好地弘揚民族音樂。
(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