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有水了,水清亮清亮的,岸上鋪了步行道,游園有花有草,環境變好了,我每天起來沿河走幾圈散散步,好水好景,每天心里很爽快。”去年6月,張龍道家門口的運糧河干涸23年后注滿了清清的北汝河水,他家的農家小院成了漂亮的“水景房”。5月8日,在平頂山市郟縣采訪智慧河長監管典型經驗時,姚莊回族鄉三郎廟村今年76歲的張龍道老人對河南商報記者欣慰地說。
郟縣是我省29個干旱縣之一,北汝河在該縣穿境而過,全長68公里。他們因地制宜積極推進“五橫十三縱”水系暢通工程,強力推動全縣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創新“智慧河長制”監管,全面優化“水生態”。2020年,全縣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100%;今年5月7日,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河長制湖長制激勵市縣,是我省唯一受國務院表彰的河長制湖長制先進集體。
三級河長履職“管水”
郟縣縣委、縣政府將河長制工作擺在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縣委書記任第一總河長,縣長任總河長,相關縣級領導為縣級河長,鄉(鎮)長為鄉級河長,村委會主任為村級河長,組建主管副縣長擔任辦公室主任的縣河長制辦公室,實行聯席會議制,專項研究協調解決全縣水域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郟縣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公示牌,三級河長的姓名、職務、負責河流段起始點、長度、職責、管護目標一目了然。縣級河長每年組織水利、公安、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聯合巡河4次以上,及時掌握河流基本情況,制定巡河問題清單,督促整改落實;鄉級河長每月至少巡河1次,村級河長每周至少巡河1次,每次巡河后按要求填寫巡河記錄表,上報縣河長制辦公室備案,建立問題臺賬,限期整改落實。疑難問題由縣級河長親自督辦,鄉村兩級制定整改方案、限時整改,并對整改成效進行督導、跟蹤。
多方聯合依法“治水”
北汝河郟縣城區段河道內違法違規餐飲點的簡易房強制拆除了,野外燒烤點取締了,河道恢復了原貌,群眾拍手稱贊。
郟縣制定完善了《河長會議制度》《督察督辦制度》《考核問責和激勵制度》等25項規章制度。推動河長制由“單打獨斗”到多部門聯合治水轉變,加大依法治水力度,他們探索“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河長+綜合治理”協作機制,建立信息共享、重大問題聯合督辦機制,組織水利、公安、檢察、環保、林業、執法、發改、電力等部門集中開展“雷霆行動”,對河道內違法違規餐飲點、違法采砂、河湖清潔等行為進行鐵腕整治。
2020年以來,該縣共辦理涉河湖公益訴訟案件10件,解決問題13件,查處一般涉水案件231起,刑事立案19起;扣押無合法來源砂石2.7萬方,拆除河道內違法違規餐飲點23家,累計清理河道169.9公里,清運垃圾2.9萬立方米。
技防人防協同“護水”
該縣以“智慧河長”為抓手,推進河道管理能力數字化、河道管理工作常態化。投資700萬元建立智慧平臺,在全省率先建成首家縣級智慧水務(河湖長)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把全縣河湖庫渠塘信息納入平臺,制成“河湖一張圖”,實現各類涉水監測數據可視化。
加強技防監控信息化建設。在北汝河重點河段安裝62處攝像頭和12處紅外入侵監控報警系統,對重點河段開展全天候無人機例行巡查;在允許采砂區域設立電子圍欄,規避越界開采,發現問題平臺將自動報警,實現河湖管理“可看、可算、可調、可查”,確保河道采砂管理不留空當、不留死角。
完善人防巡查。郟縣河長辦招聘北汝河河道專管員35名,專管員每人每天巡查河道至少兩公里,確保對域內“四亂”問題巡查不留死角,開發巡河APP,河道專管員將日常履職情況能夠通過手機APP實時上傳平臺,實現巡河管理智能化。
今年50歲的王亞召是北汝河薛店鎮趙寨村一名巡河員,每月有800元工資。他在負責管轄范圍內河道的巡查每日至少巡查一次,他巡河里程、巡河時長和巡河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巡河APP進入智慧水務(河湖長)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該縣按照每一處水體最少有一位專管員的標準,招聘170名群眾專管員,在發現水體垃圾時及時清理。
三大工程惠民“興水”
郟縣堅持引水、蓄水、分水、用水、治水、節水的指導思想,實施三大水利惠民工程,實施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去年以來,共整治河流11條,新建塘堰壩35座,改造坑塘29處,新增蓄水500萬方,惠及周邊鄉鎮約19萬人。投資2700多萬元實施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從動議到建成通水,僅歷時4個月,創造了郟縣水利建設的“新速度”,全縣三分之一村莊實現了以水繞村、以水靚村。
實施重點水系建設工程。完成了北汝河省級濕地森林公園、藍河治理、農村飲水安全等重點項目。投入12億元啟動廣闊渠提質增效,新增水面3200余畝,沿線約15萬群眾直接受益。恒壓灌區噴灌面積增加到4萬畝,實現水利設施正常運行36年的“不老傳奇”。
郟縣還在北汝河建成4座橡膠壩,總蓄水量1400萬立方米,新增生態水面近萬畝。實施城區生態水系整治工程。布局謀劃了全長12公里、總投資18億元的城區生態水系工程,用源頭活水打造清水廊道、生態綠廊,發展沿河生態經濟,建成2個污水處理廠,保障排污水質達標。
“郟縣堅持全面抓、重點抓、深入抓、創新抓‘智慧河長制’監管工作,以河長制實現河湖長治,水清、岸綠、景美,河湖水生態優化,再現河湖繞城、清波映村的美麗景象,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贏。”郟縣政府黨組副書記、縣河長制辦公室主任李國英說。(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