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通訊員 孔楊華
從警20余年,她先后從事過戶籍、法制、禁毒、刑偵、治安等公安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積累了豐富的人生。2011年走進社區干起社區民警以來,她充分發揮多年、多警種積累下的工作經驗,除了做好轄區治安防控、服務好轄區百姓之外,還破獲盜竊、吸販毒、詐騙等多起案件,被稱為“會”的最多的社區民警。
她就是張娟,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文化路派出所國貿社區的社區民警。
【初到社區搞防范,打牢基礎降發案】
國貿社區是金水分局轄區的一個大社區,國貿商圈是鄭州市六大商圈之一,包括2個大型商場,大小公司700余家,場所43家;僅國貿360一家商場,日平均客流量達到4萬多人次,節假日可高達8萬人次。
2011年,張娟來到國貿社區,成為一名新“片兒警”。“雖然干過很多崗位,但是剛到社區時看到這些大商場和川流不息的人群,還是有點懵,心里沒底。”張娟說,轄區警務工作千頭萬緒,經過認真分析后,她決定從社區防范上下功夫,扭轉本轄區案件多發態勢。“剛來那會,國貿社區案件多發,尤其是電動自行車被盜案件,最多一天有8起電動車被盜案件,群眾反映非常強烈,首先得把案件降下去!”有著多年刑偵工作經驗的張娟說干就干,一邊加強防范,一邊通過走訪調查,打擊多發的盜竊案件。
不到一個月時間,張娟把轄區所有單位樓院全部走訪一遍,把每個社區的治安情況全部詳細記錄下來。“對癥才能下藥!找不到問題所在,咋去解決啊?”接下來,張娟挨個單位去解決治安防范問題。她先后采取了對部分有條件的家屬樓院實行封閉式管理、加強街面巡邏防范、增加非機動車停車場建設、重點地段增設監控設施等措施,并加大對社區物業和保安人員的安全培訓。
對轄區的國貿360商場,她一方面加強對安保人員進行安全防范培訓,另一方面加大對停車場的建設和管控,通過人防技防等手段確保顧客電動車的安全。此外,她還積極組織轄區物業、保安等人員組成義務巡邏隊,建立巡邏防范機制,在商場周邊24小時不間斷開展巡邏防范工作,有效打壓了犯罪空間。
“她干活雷厲風行,說干就干,下社區沒多久就把整個轄區情況摸得一清二楚,還逐一提出整改舉措,讓大家刮目相看,更讓大家佩服。”金水分局文化路派出所所長陳文舉這樣評價張娟。
“轄區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看到大家都高高興興經商、購物,再苦再累我都覺得挺值的!”張娟說。
【膽大心細抓毒販,整治環境保平安】
去年9月份,張娟在轄區巡邏時,發現有兩名可疑人員進出國貿360的寫字樓內。“第一次看見他們時,只是覺得形跡可疑,可是第二次又看到他們時,憑著直覺我感覺他們肯定有問題,”張娟說,根據兩個人的神態和表情,再加上她從事禁毒工作的經驗,她初步斷定二人疑似吸毒人員。
于是,張娟就開始密切關注這兩個人的動向。9月10日中午,兩名可疑人員再次出現,且在樓下徘徊了近半個小時后才上樓,反常的舉動引起張娟的注意。“根據觀察,他們其中一個人就在樓上公寓居住,很少有人回自己家還這么警惕的在樓下長時間觀望的,”張娟說,她馬上向分局匯報了此事,并在同事的協助下跟蹤上樓。
在當晚10時,嫌疑人所住的公寓終于打開了門,正當屋內的人準備出門時,民警將其控制。經現場突審,嫌疑人李某、商某、劉某3人剛剛吸食過毒品。
今年以來,張娟先后為西安的呂某、福建的周某、甘肅的熊某等人追回全部或部分錢款三萬多元,并讓多家“問題公司”無處藏身。治安復雜的地方,在“會”的很多的社區民警管理下,越來越平安了,而張娟的身影在轄區出現的也越來越多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啥困難都不可怕,只要俯下身子用心去做,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為民服務排除隱患,鬧市之中找回巨款】
社區民警是社區警務工作的主導者,除了做好治安防范守護群眾平安外,不斷拓寬為民服務平臺,給轄區百姓帶來更多的便民利民舉措也是廣大群眾對社區民警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張娟深深明白這一點,也一直用心去做,“將心比心,只有你心里處處裝著百姓,百姓才會相信你、幫助你、支持你!”
去年11月份,張娟在接處警時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流浪男孩,她就馬上將孩子帶到警務室了解情況。原來,孩子跟隨打工的爸爸來到河南后被爸爸拋棄,已經在街上流浪三四個月了。得知情況后,張娟決定要替孩子找親人,并為孩子買來棉衣。經過十余天的努力,張娟從京沙快速路工地上找到一個了解孩子情況的人,并提供了孩子姑姑的聯系電話,最終由孩子的姑姑把孩子平安接走。
今年春節前夕,正在轄區巡邏的張娟接到一女子的求助電話,說是自己著急慌忙往丈夫的工地送錢,包在塑料袋里的十萬八千元錢放在電動車前踏板上不見了,可能是行至國貿南門拐彎時給甩丟的,希望民警能幫忙查找。
張娟分析可能的丟失地點,挨個把沿途的視頻圖像看了個遍,最終于在省計生委的一個視頻探頭畫面里發現線索,監裝錢的袋子被路邊一男子撿走,因為距離太遠無法辨認男子的體貌特征。
經過反復觀看,張娟能確定男子上身穿的是紅衣服。基于對轄區情況的了解,張娟判斷在那樣的時間和地點,穿這種紅色衣服呆在路邊的人,十有八九是摩的司機。于是,她就在附近不停地走訪,一直到晚上七點多,一個穿紅色沖鋒衣的中年男子出現在張娟的視線中。經過一個小時的溝通后,這名男子終于承認他看到誰撿了錢,并答應幫忙尋找這個撿錢的人。
看到丟失的錢送到自己手中,失主夫婦泣不成聲,握著張娟的手久久不愿松開。(編輯 呂瑞天)
從警20余年,她先后從事過戶籍、法制、禁毒、刑偵、治安等公安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積累了豐富的人生。2011年走進社區干起社區民警以來,她充分發揮多年、多警種積累下的工作經驗,除了做好轄區治安防控、服務好轄區百姓之外,還破獲盜竊、吸販毒、詐騙等多起案件,被稱為“會”的最多的社區民警。
她就是張娟,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文化路派出所國貿社區的社區民警。
國貿社區是金水分局轄區的一個大社區,國貿商圈是鄭州市六大商圈之一,包括2個大型商場,大小公司700余家,場所43家;僅國貿360一家商場,日平均客流量達到4萬多人次,節假日可高達8萬人次。
2011年,張娟來到國貿社區,成為一名新“片兒警”。“雖然干過很多崗位,但是剛到社區時看到這些大商場和川流不息的人群,還是有點懵,心里沒底。”張娟說,轄區警務工作千頭萬緒,經過認真分析后,她決定從社區防范上下功夫,扭轉本轄區案件多發態勢。“剛來那會,國貿社區案件多發,尤其是電動自行車被盜案件,最多一天有8起電動車被盜案件,群眾反映非常強烈,首先得把案件降下去!”有著多年刑偵工作經驗的張娟說干就干,一邊加強防范,一邊通過走訪調查,打擊多發的盜竊案件。
不到一個月時間,張娟把轄區所有單位樓院全部走訪一遍,把每個社區的治安情況全部詳細記錄下來。“對癥才能下藥!找不到問題所在,咋去解決啊?”接下來,張娟挨個單位去解決治安防范問題。她先后采取了對部分有條件的家屬樓院實行封閉式管理、加強街面巡邏防范、增加非機動車停車場建設、重點地段增設監控設施等措施,并加大對社區物業和保安人員的安全培訓。
對轄區的國貿360商場,她一方面加強對安保人員進行安全防范培訓,另一方面加大對停車場的建設和管控,通過人防技防等手段確保顧客電動車的安全。此外,她還積極組織轄區物業、保安等人員組成義務巡邏隊,建立巡邏防范機制,在商場周邊24小時不間斷開展巡邏防范工作,有效打壓了犯罪空間。
“她干活雷厲風行,說干就干,下社區沒多久就把整個轄區情況摸得一清二楚,還逐一提出整改舉措,讓大家刮目相看,更讓大家佩服。”金水分局文化路派出所所長陳文舉這樣評價張娟。
“轄區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看到大家都高高興興經商、購物,再苦再累我都覺得挺值的!”張娟說。
去年9月份,張娟在轄區巡邏時,發現有兩名可疑人員進出國貿360的寫字樓內。“第一次看見他們時,只是覺得形跡可疑,可是第二次又看到他們時,憑著直覺我感覺他們肯定有問題,”張娟說,根據兩個人的神態和表情,再加上她從事禁毒工作的經驗,她初步斷定二人疑似吸毒人員。
于是,張娟就開始密切關注這兩個人的動向。9月10日中午,兩名可疑人員再次出現,且在樓下徘徊了近半個小時后才上樓,反常的舉動引起張娟的注意。“根據觀察,他們其中一個人就在樓上公寓居住,很少有人回自己家還這么警惕的在樓下長時間觀望的,”張娟說,她馬上向分局匯報了此事,并在同事的協助下跟蹤上樓。
在當晚10時,嫌疑人所住的公寓終于打開了門,正當屋內的人準備出門時,民警將其控制。經現場突審,嫌疑人李某、商某、劉某3人剛剛吸食過毒品。
今年以來,張娟先后為西安的呂某、福建的周某、甘肅的熊某等人追回全部或部分錢款三萬多元,并讓多家“問題公司”無處藏身。治安復雜的地方,在“會”的很多的社區民警管理下,越來越平安了,而張娟的身影在轄區出現的也越來越多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啥困難都不可怕,只要俯下身子用心去做,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社區民警是社區警務工作的主導者,除了做好治安防范守護群眾平安外,不斷拓寬為民服務平臺,給轄區百姓帶來更多的便民利民舉措也是廣大群眾對社區民警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張娟深深明白這一點,也一直用心去做,“將心比心,只有你心里處處裝著百姓,百姓才會相信你、幫助你、支持你!”
去年11月份,張娟在接處警時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流浪男孩,她就馬上將孩子帶到警務室了解情況。原來,孩子跟隨打工的爸爸來到河南后被爸爸拋棄,已經在街上流浪三四個月了。得知情況后,張娟決定要替孩子找親人,并為孩子買來棉衣。經過十余天的努力,張娟從京沙快速路工地上找到一個了解孩子情況的人,并提供了孩子姑姑的聯系電話,最終由孩子的姑姑把孩子平安接走。
今年春節前夕,正在轄區巡邏的張娟接到一女子的求助電話,說是自己著急慌忙往丈夫的工地送錢,包在塑料袋里的十萬八千元錢放在電動車前踏板上不見了,可能是行至國貿南門拐彎時給甩丟的,希望民警能幫忙查找。
張娟分析可能的丟失地點,挨個把沿途的視頻圖像看了個遍,最終于在省計生委的一個視頻探頭畫面里發現線索,監裝錢的袋子被路邊一男子撿走,因為距離太遠無法辨認男子的體貌特征。
經過反復觀看,張娟能確定男子上身穿的是紅衣服。基于對轄區情況的了解,張娟判斷在那樣的時間和地點,穿這種紅色衣服呆在路邊的人,十有八九是摩的司機。于是,她就在附近不停地走訪,一直到晚上七點多,一個穿紅色沖鋒衣的中年男子出現在張娟的視線中。經過一個小時的溝通后,這名男子終于承認他看到誰撿了錢,并答應幫忙尋找這個撿錢的人。
看到丟失的錢送到自己手中,失主夫婦泣不成聲,握著張娟的手久久不愿松開。(編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