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問題如何偷偷地剝奪了我們的健康?中醫非藥物治療又能如何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核心問題。”2021世界睡眠日來臨之際,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睡眠醫學中心舉辦了為期3天的“世界睡眠日—多學科診療系列活動”。
3月19日上午,睡眠醫學多學科會診中心新聞發布會如期召開,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中西醫結合睡眠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趙敏教授,心血管內科蘇慧敏主任醫師、臨床心理科于俊麗主任醫師、耳鼻喉科郭向東副主任醫師等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同仁教授紛紛出席,會議由腦病科王彥華主任醫師主持。到場專家就記者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一一做了認真回答。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3億人被睡眠問題困擾。這么多的人有睡眠障礙問題,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究竟得了什么樣的睡眠疾病,應該掛什么科室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呢?
針對這項疑惑,趙敏教授解答道,根據最新版的睡眠障礙國際分類 (ICSD 3) 將睡眠障礙疾病分為七大類多達100種,涉及臨床很多學科,比如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心理科、呼吸科、口腔科等等,睡眠醫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比如我們常見的“打呼嚕”,其背后的原因就涉及甚廣。對于成年人來說,常見的原因有肥胖、下頜小、吸煙、飲酒、遺傳因素等;對于女性而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也可引起打呼嚕;兒童常由于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鼻息肉等易堵塞氣道等等。打鼾伴隨著睡眠呼吸暫停,也已被證實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
睡眠問題不僅影響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轉,還對人的精神健康造成巨大傷害,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失眠患者罹患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的風險分別是無失眠者的17.35倍和9.28倍,嚴重損害了人體的身心健康。
由此可見,睡眠障礙是多種疾病的誘發、加重因素,也是其常見的癥狀和后果,與臨床多個學科關系密切。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是在2019年成立,由腦病科、臨床心理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等多學科組成。該中心是河南省率先開展的全病種睡眠實驗室,涵蓋高中級職稱醫師及睡眠技師數人,擁有標準的多導睡眠監測設備,可開展整夜多導睡眠監測、便攜式睡眠呼吸監測、無創呼吸機壓力滴定以及日間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
中心開展的睡眠障礙多學科門診,通過專業的醫師評估,多學科醫師聯合會診的形式,為多種睡眠障礙類疾病提供更加權威的診斷及精準的治療方案。通過這種一站式服務,可以使患者得到精準個體化治療,減少就診次數,節省就診時間。
很多有長期睡眠障礙的患者往往會提出這樣的疑慮,在諸多西藥之外,中醫非藥物能不能在其中發揮什么作用呢?
王彥華教授講到,“失眠”,中醫稱不寐,亦為“不得臥”、“目不瞑”,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針對不同原因造成的失眠,中醫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特色中醫藥療法,緩解失眠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我院團隊在現代睡眠醫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推出多種特色中醫治療項目,比如:中藥湯劑辨證論治;耳穴壓豆療法、針灸療法、火龍罐療法、虎符銅砭刮痧療法、開天門穴位按摩 、琥珀膏穴位貼敷等。
在接下來的睡眠科普講座活動中,腦病科趙敏、王彥華教授,耳鼻喉科丁玲教授對于睡眠障礙類疾病的相關內容作了更加詳細地介紹。現場聽眾反響熱烈,受益匪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調查顯示,全球睡眠障礙人數仍在不斷地增加,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希望通過本次“世界睡眠日”的系列活動,讓公眾充分了解到,睡眠是人體的主動的生理功能,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在長期醫學實踐中,中醫藥對睡眠障礙的干預有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幫助改善睡眠情況,提高免疫力,用健康睡眠促進全社會大健康。
來源: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劉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