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鑲嵌在筆記本上,泥猴和鈞瓷捏合在一起用作茶具,剪紙用來做書簽……刺繡、泥猴、剪紙等傳統(tǒng)非遺技藝,正結合新興、時尚的元素走進大家的視野,傳統(tǒng)技藝也有了新的專屬“IP”。
(少林文化衍生的文創(chuàng)產品之鑰匙扣)
泥猴也能“活”起來?
一小塊黃泥,一分鐘的時間,經過泥塑藝人的捏合,就變成了一只靈巧可愛的猴子。
2013年,初次見到泥猴這項傳統(tǒng)技藝,來自福建的梁興很是吃驚,“想不到一塊小小的泥巴,能變成栩栩如生的猴子。”也正是那次和“泥猴張”張希和老人的相識,讓梁興對河南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極大興趣。
年過古稀的張希和捏了一輩子泥猴,一直希望自己的泥猴能“動”起來、“活”起來。而當時,一直做原創(chuàng)動漫的梁興遇到了瓶頸,正在探索轉型。
何不讓泥猴和動漫相結合“活”起來?梁興說,經過近2年的創(chuàng)作,“嘻多猴”橫空出世,它以張希和的泥猴作品為原型,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
嘻多猴的形象保留了傳統(tǒng)泥猴造型中的大圓眼睛、大圓點鼻孔及微笑逗樂式的嘴型;以頭頂火焰、懷揣愛心、尾似祥云為形象剪影,代表嘻多猴“熱情、善良、快樂、逗趣”的性格特點;嘻多猴的整體顏色以白色為主,源于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元素,白色屬金,金代表財、福;“白”又與“拜”諧音,蘊含“拜相封侯”的寓意。
2016年,嘻多猴入選國家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項目,以嘻多猴為主題的手機輸入法皮膚、手機壁紙、表情包的制作等一系列嘻多猴的衍生品鋪展開來。
在梁興看來,通過設計動漫形象這樣“活”的形式,就能延伸非遺的內涵元素。如今,泥猴又和鈞瓷搭伙“玩起了跨界”,梁興說,結合泥猴、鈞瓷各自的工藝,他們打造了一款福猴杯,由鈞瓷技師拉坯再與泥猴合體燒制成陶,然后涂釉,經再次燒制成瓷,既能用來陳列,也可用作茶具。
“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除了審美之外,還要具備功能化。因此我們開發(fā)出功能化的產品,讓人們不但可以感受到文化內涵,獲得美的享受,還能獲得功能化的使用體驗。”梁興說。
非遺文化的“IP化”開發(fā)
用剪紙做成的書簽,刺繡鑲嵌的筆記本、耳機、手提袋、卡哇伊版的木版年畫……梁興經營的公司內,有各類非遺文化元素。
“傳統(tǒng)文化可以通過動漫使其更加時尚化、年輕化。”梁興舉例道,日本有一個縣叫熊本縣,因為高鐵要通車,這個縣便希望通過代言來提高本地的知名度。但他們沒有選擇明星代言,因為明星代言成本太高、風險大、有時限,但卡通形象不會有這些問題,它可以永遠保持最初的狀態(tài),所以他們創(chuàng)作了一個品牌形象叫熊本熊,如今這個形象已經風靡網絡,成為熊本縣著名的宣傳大使。
在他看來,山水、武術這些文化遺產都可以通過動漫形象來表達,符合當下的審美、對精神文化的追求。
梁興以少林文化為例,“我們可以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一個與少林相關的形象,它除了能夠代言少林文化,也要具備品牌開發(fā)價值,因此在頂層設計上要具備多種文化特質。”他說,現有的一些少林寺相關文化產品上也印制有動漫卡通形象,但它們的短板在于缺少辨識度。這就需要尋找專業(yè)動漫團隊進行設計,將少林文化包含的“禪”“武”文化表現出來。
“好的、會講故事的IP是要進行持續(xù)開發(fā)的,創(chuàng)作基礎、故事定位、產品形態(tài)、表現色系等都要明確。”梁興認為,工藝產品在開發(fā)過程中,要注意生活化、人格化、情懷化,要充分考慮受眾的消費心理,回歸當下,從而真正得到大眾的喜愛。
一種新文化自信的表達
梁興說,現在很多傳統(tǒng)文化在做產品開發(fā)的時候,往往容易偏離文化的根,因為無法真正把握文化的脈絡與靈魂,最終常常導致作品沒有辦法實現落地。
“無論是瓷器、木版年畫,還是漆器、刺繡等,文化產業(yè)其實是內容產業(yè),是要講故事的,要通過文化概念或是元素的植入,來增加文化附加值。”梁興認為,對于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而言,適當融入當下的時尚文化創(chuàng)意尤其重要。
如今,梁興和他的團隊對泥猴、刺繡、木版年畫等傳統(tǒng)非遺也賦予了新的活態(tài),他希望,通過推出這樣一種符合當下年輕受眾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消費需求,真正實現藝術品生活化、創(chuàng)意生活化,“非遺不僅僅是一個傳統(tǒng)的擺件,可以通過新的、多樣的表現形式,形成一種新文化自信的表達。”
(編輯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