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 /文
9月9日,河南省政府與中國人民大學簽署省校戰略合作協議。
一個多月后,10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來到鄭州,就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與河南政企領域人士交流。
河南商報記者對劉偉進行了專訪,在采訪中,劉偉談及此次與河南的合作、如何破解省域發展中的人才短板問題,并對包括批零行業在內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國或將在2022年跨越至高收入階段
“世界百年變局,中國成功崛起,我們距離現代化的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近過,這是機遇。”劉偉在談及當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時說。
距離實現目標的距離越近,所面臨的風險、遇到的挑戰、矛盾和壓力就越大。
劉偉認為,當前中國所面臨的較突出挑戰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短期經濟增長的挑戰,二是長期經濟發展的挑戰,三是逆全球化的挑戰。
長期經濟發展的挑戰,在于中國能不能闖過或是如何闖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
劉偉說,通過1978年發端的改革開放,中國從貧困出發,成功擺脫貧困、創造了打破貧困循環的記錄,并在2010年跨越溫飽階段,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
“能否持續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了中國擺脫貧困、跨越溫飽階段后的一個新挑戰。”他說。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地區跨越貧困階段后,由于發展方式轉變不過來,不能適應新階段經濟發展環境的系統性變化,因而經濟發展不具競爭力,經濟增長不具可持續性、長期“滯留”,最終各種危機、矛盾交織,使社會陷入深刻的衰退、嚴重的危機。
劉偉以其他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數據分析,從實踐上看,高收入國家從“中等收入”到“高收入”階段平均用時12年4個月。其中,人口大國跨越這一階段用的時間更短,平均用時11年9個月。
“2010年中國國民人均收入水平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按照一般規律,用11~12年時間,中國將在2022年跨越過去。”劉偉表示。
而按照這個時間推算,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這一跨越。如何實現這一跨越,劉偉表示,“核心的一條就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以新的發展格局重塑經濟新優勢。”
河南與人民大學合作,最重要是打通人才流通渠道
河南商報:9月9日,河南省政府與中國人民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一段時間,將有哪些令河南學子、人民期待的項目落地,它將為河南補齊人才短板提供哪些支撐?
劉偉: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協議,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涉及的項目還需要具體對接,它會有一個過程。
比如,在高等教育方面,主要是與河南高校的交流和學科建設。像鄭州大學,在學科建設方面會有更多的交流和共建;基礎教育方面,會在中學教育領域與河南有進一步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將來,通過合作協議的推動,將進一步保障人大畢業生在去到河南的過程中,有更便捷的通道。我們也會鼓勵、支持人大的畢業生踴躍投身河南、中原地區的發展建設中來。
河南與人大的合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進一步打通、拓寬人才流動的渠道。這些方面,已經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接下來將與河南做進一步的對接。
吸引人才要看之前吸引的人能否發揮才能
河南商報:此前在談及高質量發展時,多位專家學者均提到河南亟需補齊的人才短板問題。從一位高校校長的視角看,該如何解決省域發展中的人才問題?
劉偉:我覺得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本地的培養,更加重視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投入。
一個地區發展速度的快與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投入,它要有超前系數,要比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更快一點,才能支持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是吸引人才,它包括發展和體制兩個方面。所謂發展,是要給人才提供機會,來了得有用武之地;所謂體制,是在制度和政策的安排上,對人才有吸引力。
“近者悅,遠者來”,吸引人才不在于簡單的宣傳,他來不來,就看你之前吸引的人才是不是能發揮才能。
小微企業要走專業化道路
河南商報:包括批零行業的眾多中小微企業,在保就業、穩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疫情也經歷了比較大的發展困難,您如何看待他們的發展問題?
劉偉:小微企業數量大,生命周期短,它的活力在于生生不息。
中國每天新增的企業主體超過1萬家,其中大部分是小微企業。它的數量大、活躍,不斷地生生死死,正說明其自我調節能力較強。
同時,小微企業承擔著實現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目標的作用。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面對當前的就業壓力,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是解決問題的客觀需要。
我認為,針對小微企業的發展,下一步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進行政策的支持或引導:
一是小微企業的發展,將來要走專業化的道路,它應該是小而專,它不能是小而全,否則不可能有競爭力。
所謂專,就是要服務于較特定的產業鏈條,解決它的產業鏈融入問題。比如德國的中小企業大多發展不錯,別看它小,但其專業性非常突出,產品質量很好、效率很高、生存和競爭能力很強。
宏觀上看,它的發展外溢作用,又支持著提高整個產業鏈水平、生態質量的提高。今后,我們要在政策、產業組織、引導上,打造和一個地區、一定時期的產業鏈建設、產業鏈水平提高相互促進的小微企業發展環境。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解決融資問題,政府要對中小微企業有一定的容忍度。
當下,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金融機構風險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金融機構對它的信息掌握還不夠。
在經濟信息化、數據化的時代,區域性金融機構可以運用現代化的大數據手段,很大程度上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樣,小微企業帶來的金融風險問題,是能夠控制的。
同時,政府再給一定的扶持、支持政策,把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下來,這樣便能暢通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
編輯:楊桂芳
統籌:趙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