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恒
今年10月份,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即將迎來30周年紀念日。30年來,鄭州糧批完成國有糧食企業市場化改革轉型 ,實現了從國家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試點、政策糧交易服務平臺到全面市場化轉型的“奮進三部曲”。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是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確定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我國第一家全國性、規范化的糧食批發市場,2004年改制為河南省屬國有獨資企業。
現在,鄭州糧批站在新的發展階段,正在以糧食收儲貿易與涉農金融服務板塊相互支撐、深度融合為主要方向,走向更深層次的改革與發展。
第三次創業:全面市場化轉型初見成效
隨著我國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圓滿完成承擔的探索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使命,自2016年起不再承擔政策糧交易職能,公司面臨著加快戰略轉型、實施“第三次創業”的迫切任務,亟需向全面市場化經營模式轉變。
鄭州糧批黨群工作部副主任侯欣立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016年以來,公司通過深入調研、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突出糧食金融主業,服務河南農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健全了農產品貿易、涉農金融服務、糧油行業新聞出版等業務板塊。目前戰略轉型取得積極成效,今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預計完成31億元,比2015年的7.18億元,增長3倍多。
據介紹,經過最近幾年的轉型發展,鄭州糧批農產品貿易品種增加、規模擴大,初步打造了涉農金融服務板塊,營業收入和資產規模較大幅度增長。在做強小麥、玉米等主糧貿易基礎上,擴大棉花、大蒜、辣椒、大豆、花生、凍肉等經濟作物和農副產品貿易業務,2019年貿易規模達到80.48萬噸,比2016年增加57.48萬噸。
侯欣立說,鄭州糧批2017年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的鄭州中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揮行業優勢,突出“農”字特色,以河南省糧農領域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為重點,開展存貨質押、訂單融資等小額貸款業務,滿足相關企業的流動資金需求,自成立以來累計發放小額貸款18.4億元,解決了河南省部分涉農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國有糧農產業集團
鄭州糧批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銀普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經過改革轉型后的鄭州糧批擁有一支年輕化、有活力的隊伍,中層平均年齡不到40歲。經過一系列內部改革,公司內部形成了靈活公平的用人機制和人才流動機制,目前內部氛圍風清氣正,決策科學,正在朝著下一個發展階段前進。
張銀普說,目前鄭州糧批的戰略定位是“突出糧食金融主業,服務河南農業發展”,接下來將圍繞糧食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總體要求,做強做優做大農產品收儲貿易業務,探索構建糧食行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涉農金融服務體系。
“目前糧食行業存在用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種糧大戶賣糧難、賣價低等問題,我們正在構建的糧食行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就是要打通銀行和種糧大戶、用糧企業以及物流、倉儲企業等主體之間的通道,促進解決上下游的供應鏈問題。”鄭州糧批企業管理部經理周航宇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
據介紹,今年鄭州糧批與十余家銀行進行洽談對接,結合夏糧收購拜訪河南省糧農企業50多家,探索推廣糧食供應鏈綜合服務業務,目前農發行、中原銀行、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共向鄭州糧批授信近十億元,支持公司開展糧食供應鏈綜合服務業務試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鄭州糧批對保障糧食、農副產品供應起到重要作用。據介紹,1-8月,公司完成糧食和農副產品采購90.12萬噸、銷售91.9萬噸,小額貸款投放金額6.36億元、在貸余額6.75億元。在保障社會就業方面,公司2019年以來以多種用工形式吸納新增就業40余人。
“盡管鄭州糧批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規模還有待進一步擴大。”張銀普說,鄭州糧批創造了中國糧食流通領域的很多第一,對農業大省河南省來說,是一塊金字招牌,目前公司的發展缺少資金扶持,希望政府部門在財政上給予一定支持,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在我省打造高質量的糧食供應鏈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張銀普呼吁,國企改革與發展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鄭州糧批的轉型實踐證明,公司需要更加市場化的發展環境。希望政府為企業創造更寬松的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編輯:張恒
統籌:趙強

統籌:趙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