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2020年河南經濟“半年考”出爐。
7月20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河南狠抓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地,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有力推進,上半年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步回升。
河南工業連續4個月當月增速保持正增長;河南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6%,在5個工業大省中位居第2位;河南出口手機近3000萬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2.6%。
逆勢而行,這些耀眼的數據背后,河南推出了哪些舉措,做了哪些努力?

360多億元助力7000多家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25608.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3%。”新聞發布會上,省統計局局長王世炎公布了上述數據。
這個數據較一季度回升6.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
省發改委副主任李迎偉稱, 對于河南這樣一個人口超過1億的大省而言,取得這樣的成績殊為不易。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快速恢復,主要得益于以下支撐。
及時按下經濟社會發展“重啟鍵”,出臺加強復工復產6項舉措,僅用2個多月就推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由不足一成實現基本全面復工。
及時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20條等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文件,上半年累計向7000多家中小微企業發放低息貸款366.4億元。
落實降低工商業電價5%的政策,提前實行天然氣淡季價格,鼓勵各類業主減免、緩收房租,上半年累計為企業減免電費27億元、燃氣費13億元。
減稅降費方面,打好“免、減、返、緩、補”政策組合拳,上半年發放穩崗返還資金30.58億元,減征企業社會保險費263.4億元,預計全省減稅降費近410億元。
河南工業連續4個月當月增速保持正增長
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6%。
河南工業生產由負轉正,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勢良好。
6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自3月份起連續4個月當月增速保持正增長。
省工信廳副廳長朱鳴稱,上半年全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在5個工業大省中位居第2位。
今年上半年,河南工業運行有三大亮點。 建立“重大工業投資項目庫”,省級重點推動6個100億元以上和135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推進“三大改造”,開展“企業智能化改造診斷服務進千企”,培育建設50個省級智能工廠、100個智能車間;推動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持續實施“十百千萬”企業技改提升工程;新增省技術改造項目5043個,累計投資11469億元。
推動工信部和河南省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20條措施等惠企政策落實落地落細。
會同省金融辦、銀保監局發布“白名單”,持續實施育鷹計劃,探索“銀行+保險+政府”的信用貸款新模式,為149家企業授信金額21.4億元。
各地工信部門和行業協會采用“實地洽談”、“云上對接”和“直播帶貨”等形式組織各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銷對接”活動300余場,參與企業近5000家,不完全統計新增合同額近300億元。
一季度,在新鄭、鞏義等10個縣(市)率先開展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試點工作,通過綜合評價引領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河南主要領域投資均實現正增長
穩投資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今年以來河南圍繞穩投資都做了哪些工作?
省發改委副主任李迎偉稱,受疫情影響,居民收入增速放緩,部分行業實行限流管控,在這種情況下,省委、省政府把穩投資作為疫情影響下暢通經濟循環、恢復增長動力、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的核心抓手,全力以赴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穩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增速較一季度回升10.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5.7個百分點。
從重點領域看,已全部恢復正增長,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9%,工業投資增長2.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6%,民間投資增長2.2%。特別是社會事業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教育投資增長15.6%,衛生投資增長27%,文體娛樂投資增長19.7%。
從項目支撐看,重大項目加快落地為投資快速回升形成有力支撐,也為后續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奠定堅實基礎,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57.7%、較去年同期提高110.3個百分點,實際完成投資增長39.2%、較去年同期提高82.1個百分點。
從區域投資看,各地對穩投資工作高度重視,相關推動措施高效有力,投資正增長地區的數量穩步提升,18個省轄市(含濟源示范區)中15個已實現正增長,其中開封、商丘、駐馬店3個省轄市實現4%以上的增長。
上半年,河南出口手機近3000萬臺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228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7%,高于全國總體增速10.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6位。
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7585家,較上年同期增加561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進出口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上半年全國進出口下降,但河南的進出口卻實現了逆勢增長,河南是如何做到的?
發布會上,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馬健稱,今年全球疫情蔓延,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外貿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嚴峻挑戰面前,全省商務系統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實招”“硬招”,如下撥2億元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2.8億元開拓國際市場、出口信保、E貿易核心功能集聚區建設等資金。
服務專班精準服務重點外經貿企業,如省、市和航空港區專班,共同保障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員工招募、疫情防控,在最短時間協調外籍工程師快捷通道包機入豫,調試新設備,為企業贏得了時間,上半年出口手機近3000萬臺,進出口增長近15%,為我省穩外貿提供了有力支撐。
多部門協同提高通關效率,加快退稅進度,擴大信貸投放,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新業態。
全省還出現一些新的增長點,如開通了鄭州-比利時列日、鄭州--紐約、鄭州-洛杉磯等跨境電商包機,鄭州開元國貿由于跨境電商包機業務發展迅速,上半年進出口從原來2億余元一舉突破35億元;豐利石化進口原油21.5億元,增長了1.1倍。
積極發展“小店經濟”“夜經濟”,點亮“夜生活”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很多消費活動按下了“暫停”鍵。
馬健稱,第一季度,河南省消費與全國一樣,萎縮明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1.9%。為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省商務廳在落實國家和省里出臺的一系列降本減負政策的基礎上,圍繞轉變餐飲服務方式、發展連鎖便利店、拓寬電商消費渠道、創新消費模式等出臺11條促消費政策措施,在全省開展了“春滿中原”促消費惠民利民百日行動,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鄭州、三門峽、濮陽、洛陽等省轄市發放消費券,提振消費信心。比如鄭州市分兩期發放消費券2.1億元,杠桿率達到1:10。
隨著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實施,我省消費市場正在持續回暖。
5月、6月社會消零由負轉正。餐飲業6月份回升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90.18億元,同比下降1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6個百分點。 6月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8.63億元,增長0.5%。
下一步,河南還將落實好“六穩”“六保”22條政策措施,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圍繞“惠聚中原、樂享生活”的主題,在全省多個領域再策劃一系列讓利促銷活動,比如汽車、餐飲、百貨、家裝、文旅、電商等,進一步激活市場,釋放消費潛力。對各地支持汽車消費的補貼省財政給予補助,穩住汽車消費這個“大頭”;對各地發放的消費券也給予適當獎補,撬動消費積極性。
積極推廣網紅帶貨直播,實現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推進城市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支持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培育“品牌消費集聚區”,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積極發展“小店經濟”“夜經濟”,培育一批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點亮“夜生活”,讓中原大市場“活”起來,讓老百姓的消費“火”起來。
上半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2.6%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9.60元,同比增長2.6%,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5.46元,增長0.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3.52元,增長4.4%,高于城鎮3.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2.50,比上年同期縮小0.09。
目前人們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工資,而工資主要來自于就業。
省人社廳廳長劉世偉稱,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1.7萬人,完成年度目標56.12%;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5萬人,完成年度目標88.75%;城鎮登記失業率3.15%,保持在合理區間。
上半年,省政府出臺28條含金量高的穩就業工作實施意見和18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硬核”措施,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稅收、商貿、產業等手段,千方百計確保就業局勢穩定。緊盯重點群體。提高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招用比例,擴大政府項目招募規模,鼓勵到基層社區服務;落實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努力實現今年66萬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同比不降低。
織牢農民工就業“緯線”。面對春節前千萬返鄉農民工“出不來、走不通、進不去”的困境,組織專機專列專車5萬多趟次助力農民工安全序返崗復工。截至6月底,全省節后外出務工農民工1948萬人,轉移就業規模與去年基本持平。
打好社會保險“免、減、緩、降、返”組合拳,通過企業劃型,讓盡可能多的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上半年共為企業減征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263.4億元;返還失業保險穩崗資金30.58億元,惠及企業13231戶、職工122.47萬人。
上半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2.9億元,支持4.9萬人實現自主創業。
統籌:趙強
編輯:李興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