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送健康,送禮送孝心。
但是!王女士咋都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片孝心,竟讓67歲的母親闖了一次鬼門關。
患者持續高燒,醫護人員抽絲剝繭
近日,南陽的毛阿姨被緊急轉入河南省人民醫院ICU五病區。
兩天前她突發劇烈頭疼,當地醫院頭顱CT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
這是腦出血的一種,如果不及時治療,后果十分嚴重。
毛阿姨被緊急送往河南省人民醫院救治。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ICU五病區主任代榮欽、主治醫師張雪艷聯合腦血管介入科二病區副主任醫師吳立恒,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后發現:毛阿姨的血管造影沒有發現異常。
也就是說,毛阿姨并不是動脈瘤這個常見原因造成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真兇”究竟是誰呢?
毛阿姨攤上了小概率事件
更讓人措手不及的是:毛阿姨開始出現意識障礙并逐漸加深,高燒不退。病情進展迅速,時間緊迫,早一步查出真兇,才能對癥治療。專家們立刻采取抗感染治療,防止病情的進一步進展。
然而,毛阿姨再次攤上了小概率事件
抗感染治療效果很明顯,雖然體溫仍較高,但意識明顯好轉,神志轉清楚,感染指標迅速恢復正常。
在家屬和病人都松了一口氣之時,醫護人員可沒有絲毫放松,他們反復與患者“聊天”追問病史,翻看檢查結果——
持續未見好轉的體溫,讓醫生們感覺到不安
代榮欽說,臨床中,患者的體溫是一個關鍵點!雖然感染指標已經控制,但患者體溫一直不理想,病情撲朔迷離,專家團隊決定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患者發病來一直大汗不止,這讓醫生感覺頗為蹊蹺。
在與毛阿姨的交流中,阿姨為了表明自己以往身體很健康,說到經常喝羊奶來補充奶量。
說者無心,聽著有意。
一句簡單的話卻讓醫生眼前一亮,因為他們想到了——“布氏病”。
就在此時,檢驗科的血培養結果出來了!
檢查結果,充分證明了中心ICU五病區醫護人員的推測:在毛阿姨的血液里出現了布魯氏桿菌,她所患為布魯氏菌病。
母親愛喝鮮羊奶,買頭活羊盡孝心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氏病。這是由布魯氏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疾病。
布氏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患病的羊、牛等疫畜。
它可以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徑傳播。
布魯菌病臨床表現復雜,病情輕重不一。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急性期病例以發熱、乏力、多汗、肌肉、關節疼痛和肝、脾、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
臨床上可能被誤診為感冒或風濕病治療,貽誤病情。并且像毛阿姨這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確實罕見。
醫護人員迅速根據病因用藥,毛阿姨的體溫迅速恢復正常,轉至感染性疾病科繼續治療數天后順利出院。
看到這里,估計很多人會追問:毛阿姨究竟是如何被布魯氏菌感染呢?
這就要從毛阿姨的女兒王女士的一片孝心說起。
現擠的鮮羊奶看似新鮮,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首先手工直接操作,衛生狀況令人擔憂,奶羊身上的微生物、細菌等很容易直接進入羊奶中;其次處理不當或煮沸時間不夠,羊奶中的致病菌不能完全消滅,很容易感染人類。
代榮欽提醒:
人對布魯氏菌普遍易感,預防主要取決于接觸機會的多少。
不要直接接觸病畜流產物,需要接觸時也要注意個人防護,洗手消毒,保持環境衛生。
建議不購買、不飲用未經檢疫部門檢驗的“鮮”羊奶或散裝奶,烤熟肉、擼熟串、涮火鍋時,生肉要多煮會兒。
一旦身體出現異樣,懷疑患了布氏病后,應立即到正規醫院診治,只要治療,多數愈后良好。
否則,該病有可能轉為慢性病,反復發作,終身不愈,甚至導致殘疾。因此,及時發現、及時就醫是關鍵!(吳兵 崔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