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楊緒偉
春風又起,又到春耕生產時間,大別山腹地的信陽市商城縣鄉野一片繁忙的勞作景象。
3月2日,信陽市商城縣長園野生茶油公司育苗基地里,100余萬株高產無性系油茶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忙著起苗、裝車,準備運往本地及周邊縣區、鄉鎮。
受疫情影響,油茶苗銷售比往年更好
“復工一個多星期,已經銷售了20萬株。”長園野生茶油公司負責人謝煥友說。
據介紹,受疫情影響,商城縣很多老鄉外出務工時間推遲,紛紛利用這段時間,復耕原本撂荒的田地和荒山,而經濟效益高的油茶樹,成為大家首選。也因此,長園野生茶油公司的油茶苗銷售反而比往年更好。
商城縣有著悠久的油茶栽培歷史,為了服務當地油茶產業發展,長園野生茶油公司引進優良無性系高產油茶品種(長林系列),建立優良無性系種苗繁殖基地100余畝,年育苗300萬株,為商城縣乃至整個大別山地區發展油茶提供優良無性系油茶種苗,油茶掛果期由老品種的8到10年縮短為3到5年,畝產由老品種每畝,3到5公斤增至20到60公斤。
為做好生產期間的疫情防控工作,復工前該公司對上崗人員近一個月來的出行和人員交往情況進行備案,采取了防疫安全教育、上班和下班消毒、保持足夠間隔距離作業等措施,所有油茶苗運輸車在出發前,工作人員也都要對車輛仔細進行消毒,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不論客戶距離遠近、購買油茶苗數量多少,公司均實行一次性免運費送達。”一位負責運送油茶苗司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交易資金全部通過網絡支付,油茶苗種植技術指導也由線下轉為線上,通過電話和微信視頻等解決,盡可能地減少人員接觸帶來的疫情問題。
油茶產業發展好,已成南部山區支柱產業
“我家3畝多油茶,每年可收入近5000元,我在公司干活一年也能掙1萬多元,前幾年就脫了貧。”正在育苗基地起苗的羅延俠說。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油茶生產,也是我們南部山區鄉鎮鞏固脫貧成果、推進‘綠富’發展的迫切需要。”長竹園鄉黨委書記陳犁說,該鄉家家戶戶種油茶、賣茶油,油茶種植面積近10萬畝,油茶產業已成為該鄉群眾脫貧增收和致富發展的支柱產業,僅長園野生茶油公司一家就帶動了周邊6個村245戶貧困戶借助油茶產業增收,95戶貧困戶通過到公司務工實現脫貧。
為支持油茶產業發展,商城縣制定了《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等多個指導性文件,對自主申報成功“三品一標”、名優商標品牌的企業給予3-10萬元的現金獎勵,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油茶產品精深加工,成立油茶產業發展聯合體,運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動油茶產業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商城縣油茶種植面積21萬畝,其中掛果油茶林面積16萬畝,油茶鮮籽年產量9600噸,年產茶油2400噸,培育發展年加工能力500噸以上的茶油加工企業三家,全縣油茶產業年產值約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