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是豫企這些年一直在做的突破。
為了實現轉型,“中國紅棗第一股”好想你,瞄準凍干技術,收百草味,推爆款,在“后紅棗時代”開疆拓土。
女褲引領者婭麗達,拿出年度營收15%做研發,助推女褲單品向女裝全系列轉型。
36年老品牌雙鳳鞋業,縮減產品線,上線網紅鞋,引入國潮,要當百年老店。
凱雪冷鏈,搭上中科院,引人才、給股權,用技術研發來破解農產品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冷鏈難題。
……
關于豫企的轉型樣本,還有很多。適逢河南省兩會開幕,作為河南財經主流全媒體,河南商報再度出征,派出記者“發哥”,將鏡頭對準正處于轉型升級中的豫企,描摹豫企的高質量發展轉型路徑。
2020年,新十年,新起點,新征程,豫企再出發!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文 記者 張郁/圖
冷鏈豫企“凱雪冷鏈”在成立之后的十幾年間,迅速完成了從售后服務到商品經銷再到產品自主研發制造的華麗蛻變。現在以及未來持續要做的,是逐步走向“中國智造”。
省政協委員、凱雪冷鏈副董事長杜榮花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時,詳細披露了這家制造企業的每一次蛻變。
【河南大冷鏈時代】
在過去的一年,新三板豫企“凱雪冷鏈”經受住嚴酷的市場考驗,給員工及投資者交付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也是省政協委員、凱雪冷鏈副董事長杜榮花十幾年間一直堅守冷鏈行業的辛苦回報。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杜榮花與凱雪冷鏈創始人馮仁君這對伉儷,完成了從售后服務到商品經銷再到產品自主研發制造的華麗蛻變。
這十幾年間,也折射出了河南冷鏈物流從籍籍無名到“冷鏈豫軍”聲名漸起的時代變遷和行業轉換。
杜榮花和凱雪冷鏈,面對的是當下一個千億級的市場藍海。來自相關機構的數據,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為1.8億噸,同比增長22.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3035億元,同比增幅19%。到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還將增至4700億元。
河南冷鏈發展勢頭正猛。
冷鏈豫企在國內占據一席之地,雙匯、眾品、三全、科迪、華英、大用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速凍冷藏食品龍頭企業,如雷貫耳;國家僅批復了10個重點支持發展冷鏈物流的省份,河南是其中之一,每年國家拿出一億元資金真金白銀給予支持;河南有7家企業入選全國冷鏈物流百強,雙匯、鮮易、眾榮更是穩居國內冷鏈物流10強。
早在幾年前,河南的速凍食品、鮮肉及肉制品分別占全國產量的72%、13%,果蔬、肉類冷鏈利用率分別超過20%、40%。河南果蔬、肉類、奶類產量就分別居全國第二、三、四位,速凍食品、鮮肉及肉制品向省外輸出比例分別達60%、50%以上,冷鏈物流服務的需求量約3600萬噸/年。
政府的政策關注,也更把河南冷鏈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享受無上榮光。2017年河南省政府出臺的《河南省冷鏈物流轉型發展工作方案》提到,到2020年要打造鄭州國際冷鏈物流樞紐和全國冷鏈集散分撥中心,打造全國冷鏈物流“河南標準”。
以上種種稟賦,一齊向河南冷鏈業涌來。
柳暗花明——杜榮花和凱雪冷鏈,在堅守中迎來了春天。
【凱雪冷鏈的三次蛻變】
時代的風口下,誰能抓住就能在浪潮里蝶泳。在成為時代弄潮兒之前,杜榮花和丈夫也在冷鏈物流大潮中經歷過多次升級。
1990年,建筑學專業畢業的杜榮花,進入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冰熊。之后,技術出生的馮仁君也進入冰熊。誤打誤撞進入冰熊的這段時光,為他們日后在冷鏈物流業的成長積蓄了大量技術能量和人脈資本。
這個時期,善于鉆研的馮仁君,死啃全英文的大部頭書籍,用精湛技術和優越口碑俘獲了客戶,并且成為美國某知名冷鏈設備品牌的售后服務商。這是1998年,當時的公司還不叫凱雪,而是叫鄭州中苑制冷設備維修公司,只有3名員工。這一時期,他們的定位是售后維修服務。
2002年是凱雪的第二次蛻變。他們決定不再單純只做售后維修服務,開始涉足冷鏈設備的銷售環節,角色轉換為產品經銷商、代理商。
這一年,他們成功代理美國某知名冷藏車制冷機組品牌,公司員工增長到30人。與國際大品牌的接觸,推動了凱雪快速發展。不過這一時期,凱雪的戰略還較為簡單,沒有涉足生產研發環節。
到了2007年,凱雪開始再次蛻變,即開始投資涉足生產研發,不再僅僅做品牌代理商。談起這次蛻變原因,杜榮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做代理商和經銷商雖然能掙錢,但是沒有話語權和主導權,我們希望能打造屬于自己的國產品牌。在當時背景下,這個決定很大膽也很冒險,但我們也只能咬著牙做自己的品牌——這是當時一個很簡單樸素的想法。”
“咬牙做自主原創品牌”的樸素想法,讓這個依賴于進口的貿易商,開始真正研發掌握核心科技,不再亦步亦趨。這才有了后來凱雪在冷鏈物流的一席之地。
制造業轉型升級、自主創新,在凱雪冷鏈十幾年的發展歷史中有了最生動的映照。
【凱雪升級路在何方】
即便身處冷鏈物流的大好形勢之下,凱雪冷鏈依然面臨著各種壓力。
凱雪冷鏈產品體系分為商用冷柜、客車空調、冷藏車制冷機、冷庫等多維度產品。每個維度產品,凱雪都面臨著同行業的擠壓。
末端商超產品領域,澳柯瑪、海爾開利、三洋等知名品牌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留給其他品牌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凱雪早有布局,擁有憂患意識的杜榮花向河南商報記者說道,“幸虧我們布局早,如果晚入局的話,肯定不是他們對手。”
即便如此,杜榮花依然不敢喘氣歇息,因為在冷藏車市場的激烈廝殺中,冰熊、中集、新飛、紅宇4家企業就奪取了64%市場份額。留給凱雪的只有奮勇爭搶。
放置到冷鏈設備行業的宏觀背景下,河南冷鏈也需要轉型升級。河南省冷藏硬件設施跟不上,是不爭事實。省內對冷鏈冷庫的需求量已突破2000萬立方米,但是實際供給卻僅為600萬立方米,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冷鏈車輛現有量和需求量也極不匹配,已嚴重制約行業發展。我省冷鏈運輸車輛已超過3000輛,但這僅占到物流車輛數量的0.3%,遠遠無法滿足食品、藥品冷鏈運輸的需求。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2017年時,河南省冷庫僅為560萬立方米,冷藏車6700輛,總承載量約8萬噸。對此,河南省下達了攻堅任務,要求到2020年時,全省冷庫總庫容達到1000萬立方米,冷藏運輸車保有量超過13000輛,新增冷藏集裝箱600個。
來自行業的難題,讓抗住各種磨難的凱雪,提前謀劃,全方位布局,在成為全球一流的全系列冷鏈設備和方案服務商的“中國智造”的道路上奮力奔跑,再次破繭成蝶。
【中國智造需要工匠精神】
凱雪依然在增長。
2016年,凱雪的年度營收為3.92億元,凈利潤為3689.07萬元,到了2018年,營收增至5.59億元,凈利潤為5068.1萬元——連續多年,凱雪均呈現逼近20%的年增長率。
凱雪冷鏈從踏入制造行業到現在,一直堅守,不斷突破自我,在自主創新、中國智造方面竭力探索。這樣的蛻變及實踐,也正是“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理念的踐行者。
也正如杜榮花所說,“做制造業,哪有那么容易。需要投入畢生精力,更要有工匠精神!”(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