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省公管辦相關人員介紹,全程電子化交易具有以下四大優勢。
一是交易實施更加便捷。全程交易電子化實現交易一網通辦、不見面開標等便企措施,各市場主體可通過互聯網實現交易行為,大幅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二是交易行為更加規范。在實施現場監管的基礎上,還實現了在線查看交易現場音視頻、交易文檔、交易實施進度等資料,實現了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實施智慧監管。三是交易成本明顯降低。通過依法依規優化網上交易流程、合理確定平臺服務費用、實施網絡在線投標、推進數字證書互認、降費等措施,降低了市場主體的交易制度成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縮短了項目交易時間,提高了資本周轉率。四是交易效率明顯提高。以全程電子化交易為基礎,積極推行交易平臺場地在線預約和使用公開、電子輔助評標、平臺資源使用優化管理等措施,縮短了項目交易排隊數量和時間,提高了交易進場登記、開標、評標評審等環節辦理效率,提升了交易效益。
五項措施全過程實現保障
近年來,省公管辦按照國家要求,結合河南實際,推出制度先行、規范標準、聯通系統、共享資源、加強監管等5項措施,圍繞規范、落實和提升下功夫,全面發力,持續推進,保證了全程交易電子化和遠程異地評標工作的全面開展。
一是完善制度,讓規則“全統一”。制定出臺了《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主體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和《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并在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率先實施、總結經驗、修改完善,持續完善管理規則,進一步統一規范相關制度并在全省實施。
二是統一規范,讓平臺“標準化”。按照《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標準(試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數據規范(V2.0)》等技術規范和數據標準的要求,督促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電子交易系統實施升級改造,推進交易系統和交易服務標準化。
三是聯通系統,讓交易“網上跑”。依托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聯通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電子交易系統,統一在網上公開交易公告、資格審查結果、成交信息及有關變更事項,變過去的“群眾跑”為現在的“網上跑”。
四是資源共享,讓效率“快起來”。推行遠程異地評標,實現交易組織流程統一、交易場所異地共享、交易系統技術相通、專家資源共享利用和身份認證信息互認,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區域協作水平,進一步提升交易效率效益。
五是創新方式,讓監管“緊跟上”。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成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在線監管平臺,縱向聯通了全省112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在全省范圍內初步構建了“一張網匯聚所有信息、一平臺監管全部交易”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格局。
來源:河南日報
編輯:施尚景 見習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