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女裝龍頭品牌拉夏貝爾諸事不順。今年前三季度,拉夏貝爾以平均每天約14家門店的速度,共關閉直營店4517家。此外,拉夏貝爾的三則公告更讓其未來蒙上了陰影。一是其子公司杰克沃克(上海)服飾有限公司持續虧損,擬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二是拉夏貝爾實控人邢加興股權質押比例接近100%;三是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8.2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轉虧,減少444.7%。
關店、虧損、爆倉,拉夏貝爾陷入危機。這個服務年輕女性的快時尚品牌于1998年創立,2014年在香港上市,之后走過了一段高速發展時期,2014年至2017年公司業務收入復合增速達到13.17%。2017年9月份,拉夏貝爾登陸內地A股市場,成為首家滬港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
然而,從2018年開始,形勢急轉直下。拉夏貝爾在公告中解釋業績下滑的原因時提到,銷售端下滑、公司主要布局的渠道百貨和購物中心客流下降,消費端存在壓力,同時公司清理和消化庫存,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深究其背后原因,公司業績波動與2012年以來拉夏貝爾一直堅持的“多品牌、直營為主”業務模式不無關系。目前,拉夏貝爾旗下共有5個女裝品牌、3個男裝品牌以及童裝等品牌;截至2018年年底,門店數量更多達9059個。
實施“多品牌”策略,目的是實現對消費者著裝需求全覆蓋。聽起來很美,但現實卻很骨感。多品牌并非不可以,但必須基于主品牌非常成功的基礎上,主品牌帶動副品牌共同發展才更有成長機會。由于拉夏貝爾男裝業務起步較晚,缺乏品牌影響力,男裝和童裝業務毛利率偏低,一旦主業不穩,男裝品牌持續虧損,破產也是無奈之舉。以男裝崛起的雅戈爾,一度也大力發展“多品牌”,希望男裝女裝童裝遍地開花,最終折戟,不得不回歸男裝主業。
同時,在品牌發展早期,直營店能夠樹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場知名度、便于統一管理。2014年至2018年,拉夏貝爾直營店數量分別為6887家、7893家、8907家、9448家、9269家。如此大規模零售網絡采用直營模式,一旦市場下行,銷售遇冷,過高成本會嚴重拖累營收。
如今問題重重的拉夏貝爾,解困并非沒有希望,關店止血、重新崛起的先例真實存在。2012年,李寧也曾經出現關店潮,許多人都以為這個品牌要倒下了。但關店轉型后的李寧再次發力,如今依然是行業龍頭企業,還搖身一變,成為頗受年輕人追捧的時尚潮牌。
憶當初,邢加興白手起家創業時,拉夏貝爾這個名字的靈感來自法國的一條風情小街,他希望將法國時尚文化融入服裝設計中,將浪漫的法式風情帶給中國消費者。如今的危機,希望能成為拉夏貝爾回歸主業的契機,帶領品牌浴火重生。
編輯:張惟一 王紅春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