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大橋勘察設計方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設研院)了解到,至今河南境內已通車、在建或即將建設的黃河大橋已達26座(含跨省黃河橋),其中20座由設研院勘察設計。
| 官渡黃河大橋今日通車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官渡黃河大橋南端設有收費站,收費站單側有9個ETC車道+3個人工車道,共12個車道。
據現場收費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橋只允許小型客車、中型客車(19座及以下客車)通行,收費標準是:9座及以下微型小型客車收費15元/車次,10座至19座中型客車收費30元/車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載貨類機動車禁止通行。
據了解,官渡黃河大橋因臨近官渡之戰遺址而得名。該項目于2016年9月27日正式開工,起于新鄉市原陽縣陽阿鄉,止于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路線全長31.775公里,項目總投資39.1億。按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設收費站一處、服務區一處、養護工區兩處。其中官渡黃河特大橋全長7377米,雙向八車道,是目前河南省干線公路最寬的大橋橋面,因此被譽為“黃河第一跨”。
值得一提的是,官渡黃河大橋還是國內首座將體外預應力技術應用于大規模連續梁的特大橋,該橋為長聯寬幅懸臂現澆預應力橋,其中體外預應力的運用,是目前同類橋梁中,國內根數、噸位最多的特大橋。
作為國道107線新鄉境東移改線的咽喉工程,官渡黃河大橋項目事關南北暢通大局,經濟拉動效益顯著。今日其正式通車,讓省會鄭州與北岸新鄉兩地間多了一條跨越黃河天塹的快速通道,將大大縮短鄭州到新鄉的時間。這對于加快黃河灘區扶貧攻堅行動,促進黃河兩岸人流、物流的便捷通行,加快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促進河南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至此,鄭新兩地間的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官渡黃河大橋與桃花峪黃河大橋、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鄭新黃河大橋等大橋共同跨越黃河天塹。
| 河南境內26座黃河橋,20座由設研院勘察設計
作為修建在黃河上的特大橋,官渡黃河大橋與其他大橋一樣,面臨著黃河“天塹”的復雜地質條件,而施工規模的擴大和設計標準的提高,也給橋梁的建設增添了很大的難度。
設研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黃河花園口段屬寬淺游蕩性懸河,地質結構為粉砂、細砂層,河勢游蕩多變,這為工程設計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為保證整體大橋墩柱和橋型的穩固,設研院在設計方案中對橋梁下部的墩柱樁基進行了進一步加深。此外,在常規預應力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了體外豎設施,可有效減少預應力的損失、減輕結構自重、控制通車后結構變形,提高大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為提升大橋的使用壽命,還設計了長約15米的永久型的鋼護筒,使橋梁大長樁基長時間保護在鋼護筒之內,盡可能減少黃河的沖刷對大橋樁基的影響和損耗。據了解,建成后的官渡黃河大橋共分主橋和引橋兩個部分,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作為河南省交通工程咨詢的龍頭企業,設研院與黃河大橋其實頗有淵源。1986年9月30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改革開放后河南省第一座黃河公路大橋竣工通車。這座由河南省自己設計、自己組織施工的現代化特大橋梁,在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大公路橋”,從開工到竣工,只用了26個月的時間,建設速度之快,工程質量之優,創我國公路橋梁建設的奇跡。設研院就是其勘察設計公司。
記者了解到,加上剛剛通車的官渡黃河大橋,目前河南省內已有建成通車高速公路橋7座,普通公路橋9座,共計16座已通車的黃河公路大橋,另有鄭焦黃河大橋有望年內通車,孟州黃河大橋等大橋在建。設研院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劉東旭說,截至今日,河南境內已通車、在建或即將建設的黃河公路大橋已達26座(含跨省黃河橋),其中20座由設研院勘察設計。
記者:裴熔熔 邵可強 張琮/攝影
編輯:施尚景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大河財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