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平頂山,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煤”,平頂山因煤而興、因山得名,是一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
9月1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平頂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關鍵詞:巨變
軋出了我國第一塊寬厚鋼板,打通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
為什么說平頂山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
據介紹,考古發現,4300年前平頂山市蒲城店遺址就有城的概念,周朝時為應國封地,古“應”“鷹”通假,又稱鷹城。
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國家勘探發現了大煤田,拉開了平頂山礦區開發建設的序幕。
1957年國務院批準設市,是我國自行勘探設計的第一個特大型煤炭基地,累計生產原煤15.7億噸,外送6.6億噸。
不僅如此,這里還創造了我國高壓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多個第一,軋出我國第一塊寬厚鋼板,生產出我國第一卷高品質尼龍66浸膠簾子布,打通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龍化工產業鏈,在共和國的工業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演繹了從山腳下6個小村莊到人口超百萬大城市的滄桑巨變。
不過,資源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成就了平頂山昔日的輝煌,也造成了沉重的生態包袱。
現在的平頂山棄舊擇新、向綠而行,通過補短板、還欠賬、育動能,黑色煤城實現“綠色轉身”,高質量綠色發展起勢發力、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轉型“突圍”
規劃建設中國尼龍城,到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
轉型發展并不容易,如何去做,平頂山有自己的思考。
“我們致力于心中播綠,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轉型‘突圍’。”周斌表示,他們從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舍、創新決定未來、民生決定目的多維角度,喚起廣大干部群眾綠色覺醒。對標成功轉型的徐州,厘清產業、城市、生態、文化、社會“五大轉型”發展路徑,著力建設國家“兩區”(國家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健全考評體系,以經濟優質度、發展集約度、區域開放度、城鄉統籌度、環境友好度、群眾幸福度、社會文明度、形象美譽度“八個度”的提升,讓高質量發展可觀可感。
在產業升級上,平頂山一方面對傳統產業進行脫胎換骨式改造,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構建了大尼龍、煤焦化、鹽化工、特鋼不銹鋼、碳基新材料等5條清晰產業鏈,促進“老樹發新芽”。規劃120平方公里建設中國尼龍城,尼龍新材料成為全省重點發展的十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目前已入駐企業41家,每年輸出170萬噸尼龍產品,其中尼龍66工業絲、簾子布產能世界第一,尼龍66鹽產能亞洲第一;到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尼龍新材料產業基地。
另一方面,他們大力培育新興產業。電氣裝備、智能礦山機械、環保設備、“互聯網+裝備制造”等高端制造業不斷壯大,平高集團成為我國首個將超高壓開關設備以總承包工程推向國際市場的設備廠商;躍 ?薪機械自主研發的無人智能礦山系統,運用5G技術,可在千里之外實現遠程操控。
值得一提的是,平頂山成功入選國家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平煤神馬集團、天瑞集團兩家本土企業入選2019中國企業500強。
關鍵詞:宜居
平頂山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過去的平頂山,城市面貌帶有典型的工礦城市特征,城區基本都是工礦區、棚戶區,基礎設施落后、城市功能薄弱、環境面貌較差。
但如今的平頂山致力于建設宜居城市,打造綠色家園。城市新區依70平方公里的白龜湖而建,是北方少有的現代湖濱新城。推進老城區有機更新,棚戶區改造安置規模16萬套,改造老舊小區283個,“問題樓盤”化解率達80%
對貫穿市區40.2公里的湛河進行全流域綜合治理,對市區北部80平方公里礦區和7座山體進行生態修復。
中心城區規劃打通“斷頭路”72條,城市環線全面啟動,鄭萬高鐵年底開通,沙河復航后通江達海,魯山機場正在推進,城市能級不斷躍升,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關鍵詞:治山理水、改革創新
建設生態廊道1900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33.2%;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30.6%
“綠水青山”成了如今平頂山人的追求,在重塑綠色空間上,他們采取了多種措施。
做活水文章,編制全域生態水系規劃,實施河湖水系連通、水景觀塑造、北部山區引水等10大母工程30多項子工程,推進“四水同治”,打造全域生態水網。
建好綠屏障,堅持“六化”同步,大規模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目前已高標準建設生態廊道1900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33.2%。
治理塌陷地,啟動37家露天礦山和113處廢棄礦山及沉陷區生態治理,增加綠化面積和生態濕地,實現綠色礦山建設、礦業經濟綠色發展,變生態包袱為生態資源。
在改革創新方面,地企攜手,推動國企改革攻堅走在全省前列,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單位;突出“雙向對接”,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平煤神馬集團作為河南國企混改的樣本,其經驗入選全國“地方國企改革100例”。
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平頂山—寧波港海鐵聯運“沿江班列”雙向常態化運行;設立4家跨境電商產業園,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30.6%。
擁有國家級研發平臺7家、省級研發平臺170家,與2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圍繞產業鏈,打通創新鏈,培育創新引領型企業24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0家。出臺“人才新政31條”,吸引高層次人才來平創新創業。
編輯:吉倩倩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