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的大鄭州,生病的娃一茬接一茬!
而門診上,“吃住了”的小病號越來越多。
全國知名兒科專家、河南省名中醫侯江紅教授說,積食相當于西醫學“小兒消化功能素亂”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各年齡兒童均可發生,但以嬰幼兒多見。稟賦不足、脾胃素虛、人工喂養及病后失調者更易患病。
所以,一定要給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多樣化,吃飯按頓,避免孩子食積。
在河南商報“家有小寶”與河南省中醫院聯合舉辦的一次講座中。侯江紅教授還專門分享了他的“實戰”經驗。
當很多媽媽天天追著孩子喂飯時,侯江紅的兒子兩歲多已經可以自己獨立吃飯。
“我們家鋪的是地毯,在地毯上鋪一層塑料布,不怕兒子吃飯灑一地,”侯江紅說,只要孩子能比較精準地操控玩具,就可以鍛煉用餐具吃飯了。
他說,喂飯和邊吃邊玩,都是最壞的習慣,哪怕吃飯用手抓,也比喂飯強。
而吃飯必須有規矩,讓孩子體驗“饑不擇食”。他說,比如設定吃飯時間為半個小時,一到點就收拾桌子,餓個一頓兩頓效果就出來了。
觀點:
侯江紅說,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必渴求復雜的膳食搭配,什么都吃點兒, 避免過好、過細、過雜、過偏、過涼、過酸、過甜。
吃飯次數要與年齡成反比,少夜食。
他同時提醒,設定吃飯時間,并不是讓家長一直催孩子快點吃。
餐前要給孩子一定的準備時間,否則一個勁兒地催促,容易引發孩子厭食。
話雖這樣說,可孩兒在家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啊,爸媽狠狠心,不能吃的不給孩兒吃,可管不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隔輩親”啊!
一個不小心,就喂多了!
百病積為先!
積食嚴重者甚至引起孩子發燒、咳嗽等。
長期積食會誘發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怎么緩解?
侯江紅教授那兒有個驗方,被專業兒科調理機構博納好媽媽做成孩子們喜歡的棒棒糖!
精選茯苓、懷山藥、雞內金、陳皮、炒神曲、炒麥芽、炒山楂(焦三仙)等道地藥材用心熬煮,加手工老冰糖和麥芽糖純手工制作而成。
商品規格:68元10根密封包裝哦!
保質期3個月,夠孩兒吃上一段時間啦!
說完積食,再說說醫生的“對頭”——咳嗽!
很多媽媽,一聽到孩子咳嗽,那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兒了!怕咳嗽,怕發燒,怕肺炎……
其實,寶姨也給大伙兒科普過很多次,咳嗽是人體自我保護反應,是為了排出呼吸道異物!
孩子一咳嗽,媽媽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會是止咳!
其實錯了! 而應該是化痰!
對咳嗽的孩子,侯江紅教授建議家長可以用38℃到40℃的熱水給孩子泡泡腳再睡覺。
泡腳水中放入艾葉15克、蘇葉10克、枇杷葉10克,對咳嗽特別是夜咳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出自《中華醫藥》)
怎么緩解?
侯江紅教授還推薦一個止咳代茶飲:紫蘇葉、桔梗、 黃芩、紫苑、姜半夏、貝母等。(出自侯江紅專著《嬰童四書》)
商品規格:68元10根密封包裝哦!
保質期3個月,夠孩兒吃上一段時間啦!
這個止咳代茶飲里,貝母、枇杷葉、羅漢果等中藥材,都是治療咳嗽的好藥材,其中,貝母更是有潤肺止咳圣藥之稱。
藥茶?孩子也不愿意喝啊!
被專業兒科調理機構博納好媽媽做成孩子們喜歡的棒棒糖
咱們說了,化痰很重要,寶姨再給大家科普下正確的叩背排痰法:
一歲以內的孩子抱起來趴在大人肩膀上,一歲以上的采用側臥位,或者坐在大人的一條腿上。
大人一只手扶住寶寶,另一只手手指并攏,手心拱起來,用空心手掌拍背。
注意一定要按從下往上、由外向內的順序有節律地叩擊背部,時間是3分鐘左右,每天至少3次。
需要注意“
1. 拍打時應有節律,不隨意停頓,拍打需要有一定力度,讓背部有微微震動感;
2. 空心手掌拍背聲音比較大,不要怕,手法正確了不會拍痛寶寶,力度太輕沒有效果;
3. 注意是拍背,不能拍到腰部、頸部和脊柱部位,拍錯了可能傷到寶寶;
4. 叩背時間是早晨起床,飯前半小時或者飯后2小時,一定不能飯后馬上拍;
5. 拍完以后,要引導孩子通過咳嗽把黏液排出來,1歲以上的,媽媽可示范咳嗽動作,讓孩子模仿,1歲以內的不會咳沒關系,因為寶寶雖不會咳,但會吞啊,通過拍背已經讓一部分黏液進入胃里了。
記者:文/河南商報記者 張成誠 李佳 首席記者 宗雷 圖/記者 宋亞猛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家有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