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出務工成為村里不少人的選擇時,總有人扎根農村。他們乘著政策的春風,帶著拼搏的勇氣,不僅自己在農田里闖出一片新天地,還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
金秋時節,豐收正忙。在豫東南的信陽,有哪些值得講述的豐收故事呢?
故事
90后女農場主擁有1600多畝地 300畝養小龍蝦賺了50萬
在信陽市羅山縣子路鎮的稻田旁,羅娜彎下腰把綠網用力一提,再收網一倒,小龍蝦、田螺、黃鱔等就紛紛落入盆中。別看她是個1992年出生的姑娘,目前已經是擁有1600多畝地的農場主,也是羅山縣最年輕的農機手。
2017年,羅娜專門拿出300畝稻田,試驗稻蝦共作生態農業模式,大大增加池塘的綜合利用率,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
前段時間,羅娜每天凌晨3點起網收蝦,今年小龍蝦市場行情好,每斤能賣到30~45元,目前已經純賺50多萬元。而且蝦田水稻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生長出來的水稻加工出的大米既天然又健康。現在水稻還沒有收割,有企業就以高出普通水稻一倍的價格,全部預收購她的蝦稻。
豐收
預計到9月底 羅山縣100萬畝水稻可完成收割
在羅山縣,像羅娜一樣的水稻生產大戶眾多,當前正值水稻搶收季節,全縣到處都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羅山縣地處河南南部,是河南水稻主產區,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達102萬畝,連續14年實現糧食生產穩增長,是著名的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曾經6次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