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開封街頭40余輛青桔單車在深夜被“剪鎖”,涉案嫌疑人竟為國內某知名共享單車公司開封運營部員工。某單車公司鄭州地區負責人則表示這是同行中心照不宣的對抗方式,是對入場“新人”的一次警告。
入場“新人”遭深夜“剪鎖”,如此明目張膽對競爭對手“下黑手”,著實有失風度,也觸碰了行業底線。舉著共享大旗,在商業競爭中,卻以惡意手段阻撓“新人”入場“共享”,嚴重背離了共享單車企業所宣揚的信條。某單車企業負責人稱,相比剪鏈條、剪剎車線,此次對入場“新人”的警告,已經算是同業中的“禮貌問候”了。如此回答令人瞠目結舌,共享單車行業的無序競爭可見一斑。好好的“共享”,怎么就變成了“獨享”?
商業競爭必須恪守法律法規和相應的道德倫理規范。惡性競爭不但影響企業形象、損害企業利益,也使用戶消費體驗大打折扣,最終必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一些共享單車企業需要明白,用惡性競爭換取一枝獨秀絕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謀求最大發展。對規則和責任常懷敬畏之心,主動作為,樹立優質競爭者的形象,靠實打實的服務去打動消費者,才是企業發展的生存之道。
面對共享單車行業的惡性競爭,政府“有形之手”也要及時出手。共享單車生存大戰日趨白熱化,更需對其加強行業監管。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完善相關法規制度,給無序的市場力量劃設圍欄和限度,為行業健康發展營造公平良好的環境,讓共享單車真正“行穩致遠”。
作者:趙一帆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
